•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把脉乡村民俗游 食品资讯

       日期:2012-11-04     浏览:952    

    杨家埠的年画闻名海内外(资料片)

    潍坊市滨海北海渔盐文化节,每年都能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本报记者孙国祥摄

    潍坊市滨海北海渔盐文化节,每年都能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本报记者孙国祥摄

    本报记者李涛

    看惯了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乡村的青山绿水更让人觉得可爱。目前国内不少地方都瞅准这一机遇,把各自的乡村民俗旅游搞的红红火火,成为当地一大旅游支柱。而说起潍坊的旅游业,虽然是要山有山,要水有水,不缺生态农业,也有很多民俗文化,但为何乡村旅游业一直不温不火,难成气候?记者连日走访不少业内人士和专家,力图用他们的经历和观点,对潍坊的乡村旅游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旅游开发建设像赌博

    谈及潍坊的乡村民俗旅游,潍坊市假日旅游公司、潍坊自驾车旅游俱乐部东风街营业部经理杜振华很是自豪的向记者推荐起路线。

    “很多人都不知道冬天的黄瓜是怎样种出来的,我就可以推荐你去寿光游览,寿光不仅有最原始的蔬菜种植,如今还有了科技研发,过去与未来的结合,市民参观游览必定会有收获。”“青州回民古街”、“安丘体验农耕生活、大姜、大葱、樱桃采摘、原生态的乡村聚落”、“寒亭杨家埠”“高密三贤、四宝”、“昌邑海边、渔家乐”......

    但如此多的推荐线路,在发展过程中可谓举步维艰。

    “旅游景点的高投入,回收期的漫长,让很多投资商望而却步。”杜振华分析说,一个新建景区前二十年基本上就是纯投入基础建设阶段,中间十年则是宣传造势阶段,最后一二十年才会见成效。“如此漫长的周期,让很多人不敢轻易投资。”

    不仅如此,投资一个新景点,相当于一次赌博,谁也不知道输赢。景区将来能不能繁荣发展,谁也不敢断言。

    “祖国河山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杜振华称,当前潍坊很多导游都属于“哑巴导游”类型,因缺乏系统性的业务培训,很多年轻导游对潍坊景点并不是很熟悉,抑或对潍坊的名优小吃和特产知之甚少,勾不起游客的游览欲望。“我们的导游要是能让游客听了解说词之后就有一种前往游览或被美食馋的直咽口水的境界,我们的城市何愁没有游客前往。”

    吃个小笨鸡

    要跑一百多公里?

    一个旅游景点要想让游客流连忘返,就需要有自己的显著特色,而特色的挖掘就需要找准定位。潍坊市假日旅游公司、潍坊自驾车旅游俱乐部东风街营业部经理杜振华分析说,泰安已将泰山文化做到极致,青岛则将大海游做出品牌,潍坊介于两者之间,再想打“山”和“海”的文章要想超越泰安和青岛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潍坊之前推出的“民俗游”却很契合潍坊的旅游特点。

    当前很多人都生活在高楼大厦中,内心中总会有一种“憋屈”感,找一个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日子来一个民俗游,感受历史文化渊源,到最原始的地方感受春耕生活,想必心中又是一番别样情景。而潍坊的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三绝、潍坊风筝博物馆等民俗游皆是最佳选择。杜振华说,潍坊旅游要想打出品牌特色,潍坊本地旅游市场首先要形成一条拿得出、叫得响旅游线路,与此同时也可与省内外旅游线路相挂靠结合。

    在业界潍坊一直被称作是一个“组团城市”。杜振华表示,潍坊每年向其他省市输出的游客在百分之七八十。而引进来的游玩的游客却少得可怜,多年来潍坊难留“过夜客”的现状一直未见好转。仅凭风筝会和菜博会,慕名而来的游客数量有限。

    潍坊既有生态农业资源又有民俗文化根基,发展乡村旅游可谓是条件得天独厚。杜振华告诉记者,安丘市柘山镇可谓是一个原生态味道最浓厚的乡镇,放眼望去满眼的绿色、清新的空气令人神旷神宜,花生、蝎子、小笨鸡、小米等土特产更是倍受青睐。“要想发展乡村游,交通、基础设施配套,都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而就是这样一个原生态的地方,交通却有些不方便,土路坑坑洼洼,雨后充满泥泞,私家车主怎能放心驾驶自己的爱车前往。距离潍坊市区一百公里的距离,单纯去吃一只小笨鸡,长途跋涉或许有些不值得。即使去了,单纯的摘摘花生,再无其他项目,恐怕也有些无聊。

    与此同时,基础配套的不完善,让游客也无所是从,专门的停车场、干净、整洁的酒店缺失,难以让游客吃得放心。

    每座古村落

    都是一本厚重的书

    越来越多有识之士意识到,古村落的保护,实际上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对于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以及文化传统的保护问题。保住了这些古村落,就可能保住了凝结其中的历史文化积淀,保住了传统民俗民风的“活态体现”。作家冯骥才曾大声疾呼:古村落是中国文化“压箱底”的宝贝。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千万不要在我们有机会认真读懂它之前,就让它永远消失不见。

    然而保护古村落,一成不变就是最好的方式吗?同济大学教授周俭接受媒体采访时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在周俭看来,让古村落居民保持远古的生活方式是不人道的,更是不可能的,人人都有向往现代生活舒适便利的愿望和权利。

    “让建筑的传代自然而顺畅,并非戛然而止,也许是我们认为最好的结果。”周俭“就如同杨丽萍的舞蹈,民族性的血脉中融入了现代的元素,一个非常自然而优美的过渡,这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潍坊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院长秦瑞鸿对此亦有自己的看法,很多东西的丢失都是社会大环境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对于民俗等传统文化的保护并不能因此而停止。“我们可以借助数字化来弘扬民俗文化。”

    秦瑞鸿表示,当地相关部门可以将历史文化遗产通过数字化手段加以保护,进行光盘刻录等,通数字化再现当时的情境,让游客参观博物馆时也不再枯燥于无声的实物或讲解员的喋喋不休,通过一盘光碟,可以很好地将民俗文化再现。

    与此同时,秦瑞鸿分析称,当今很多民俗旅游发展前景黯淡,有一点不得不说,游客参与度太低。“就拿杨家埠而言,我们完全可以让游客参与到风筝的扎制过程中来,游客可以自己设计图案,自己制作风筝,缴纳一部分费用带走自己的作品,岂不是比单纯的购买一个风筝的附加值要高一些。”

    手握大把资源难发挥优势

    说起潍坊的旅游资源,那可谓要山有山,要水有水,既有生态农业,又有民俗文化。然而很长时间以来,乡村旅游业却一直是潍坊经济的一个“短板”,手握大把的资源却难以发挥它的优势。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得找个“师傅”,潍坊旅游界,把目光投向了江西。2011年,潍坊市旅游局组织有关旅游企业负责人,赴江西开展旅游对接洽谈活动,并考察学习江西省乡村旅游发展和景区管理先进经验。

    在江西省婺源县,考察人员发现,旅游立市已成为新的发展思路。近年来,婺源县先后开发建设了江湾、鸳鸯湖、大鄣山峡谷、彩虹桥、思溪延村、甲路古樟园等10多个乡村旅游景区,而旅游业发展极大促进了县域经济的不断提升。

    考察人员发现,景区所在乡村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土地、山林、房屋、茶园、果园、池塘等资源,因开发旅游,使得农村资源升值,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的同时也带动了农业产品的价值的提升。以有机绿色食品为主导的生态农业,将全县划分为东北生态林茶、中部生态茶果、西南生态粮牧渔三大生态农业区,蔬菜、水果、禽蛋、肉类等农副产品通过制成旅游食品增加附加值,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旅游兴而后百业旺,当地农民尝到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实惠,就更加积极地投入旅游商品的生产、加工、经营,一批“星级农家乐旅游饭店”开始陆续出现。江湾镇江湾村古村落开发乡村旅游后,年旅游收入1000多万元;晓起村在旅游开发前是“贫困村”,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发展乡村旅游后迅速成为全市有名的“富裕村”,人均纯收入近万元。“小桥流水人家”景区李坑村,年旅游收入的45%分配到农户,人均收入1万多元。

    乡村游的新春天

    学成归来后,考察人员发现潍坊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既有自然景观,又能人文景观;既有生态农业资源,又有民俗文化资源。各具特色的乡村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乡村民俗风情,充满情趣的乡土民间艺术,风格迥异的山村民居建筑,富有特色的乡村传统劳作,形态各异的传统农用器具,乡土气息的农事节会活动等,都是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挖掘和利用的资源。

    根据《山东省乡村旅游业振兴规划》和《潍坊市乡村旅游发展指导意见》,潍坊市以民俗旅游为龙头,规划、培育了一批乡村民俗游、乡村休闲娱乐游、乡村田园风光游、节会文化观光游、生态农业观光游等具有一定规模、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

    在此基础上,潍坊研究制定了《乡村旅游示范点评定办法》,重点培育了安丘辉渠镇、昌乐高崖等乡村旅游示范标杆,带动了乡村旅游规范化发展。2011年6月份,潍坊市旅游局在安丘辉渠镇举办了全省首期乡村旅游专题培训班,对旅游主管部门负责人、旅游强乡镇党委书记(镇长)、旅游特色村党组织书记及重点乡村旅游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培训,辉渠镇被列为全省乡村旅游发展重点单位。

    同时,潍坊还大力发展旅游合作组织,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对寿光三元朱村、青州清风寨、临朐神农寨等旅游合作社进行重点培育,目前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到20家,推进了乡村旅游向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

    乡村旅游成为潍坊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也取得了一系列耀眼的成绩。目前省级旅游强乡镇23个、旅游特色村12个,农业旅游示范点增加到27个。大力发展旅游合作组织,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对寿光三元朱村、青州清风寨、临朐神农寨等旅游合作社进行重点培育,目前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到20余家。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