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新民市周坨子乡一片高标准温室里,芒果、秋葵等来自南方的水果宠儿,已近成熟。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再过十几天,这些水果就会成批量投放沈阳市场。2013年,沈阳农村和农业发展呈现出稳中提速的良好局面,取得的“十大成就”,奠定了向现代农业跨越的腾飞基础。
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生产再获大丰收。去年,全市完成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1011.8万亩,粮食总产量实现“十连丰”,预计总产量达到410.6万吨,综合单产达到1062.3斤/亩。同时,实施了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工程,全市新建和改造设施农业面积9.5万亩,已建成千亩温室大区3个。新民新庄2500栋高标准温室大棚获批农业部全省唯一北方城市冬季设施蔬菜开发试点项目。特色农业在沈阳农村已成气候,花生、万寿菊、两瓜、树莓、三樱椒等高效特色农业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以上。与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科院、沈阳市农科院在10个优势主导产业区实施共建项目50个,引进新品种184个,推广适用技术168项,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和畜禽良种率都将达到98%。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三带”建设速度加快。全市共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49个;沈阳方瑞牧业有限公司和华美畜禽有限公司经省批准申报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新民市、法库县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蒲河生态经济带现代农业体系逐步完善,打造蒲河生态经济带的现代农业景观带和产业带,经济带上游观赏作物,中游有机稻米、果蔬水产,下游花卉养殖为主的四大特色经济区布局初步形成。有序推进沈康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实现了16个重点项目的集中开工,完成投资近10亿元。环城都市农业建设取得新突破,示范带35个建设项目完成基础设施投入9.71亿元,实施面积6.33万亩;重点推进的10个都市农业项目建设已完成投资5.32亿元。
强力推动规模化生产和经营,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以“重点提升、优中选优”为原则,巩固提升“一乡一业”发展成果。继新民“梁山西瓜”之后,法库“牛产业”再获省级“一县一业”示范县称号。全市今年流转土地13万亩,是近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一年,相当于过去5年的总和,全市累计流转土地面积达到95.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达到9.3%。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超过50万户,占农户总数的三分之二,农民每年从产业化经营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40%以上。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辽宁(沈阳)国际农业博览会,参展国家和企业数创历届展会之最,展会合同交易额24.5亿元,现场交易额达1.2亿元。预计全年农产品出口额将超过1.2亿美元,增长20%。
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县域经济实力逐步增强。截至去年11月底,县域投资3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开(复)工1270个,完成投资2459.3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94个,县域20个产业集群,有13个产业集群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同时,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村各项基础建设,农村新型能源建设,“青山工程”和卧龙湖生态区保护与利用项目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农村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农村发展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