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产田地改造,是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是一项德政工程、民生工程。”2日至3日,省委书记秦光荣深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广南等县,田间地头听民声,进村入户访民情,对中低产田地改造、冬季农业开发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他强调,继续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为高原特色农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山高坡陡,地不平、水不丰、田不肥。”过去,很多人一提起云南农业,都会留下“看山愁、看水愁、看地愁”的尴尬印象。为彻底改变这一状况,从2009年起我省启动了中低产田地改造,确定了到2020年完成2000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的目标任务。至今年底,预计可改造完成1350万亩,完成规划的近七成。在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区,灌溉保证率由30%提高到75%以上,排涝率达到90%以上,机械运输率达到90%以上,机耕率达到60%以上,土地“潜能”得到极大释放。
一路上,看到改造后生机勃勃的田野,秦光荣十分高兴。他说,中低产田地改造是省委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我省在连续遭遇旱灾的不利形势下,保持了粮食总产连续增长、农民持续增收、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裕,中低产田地改造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走进砚山县者腊乡六诏村,田地里每隔三五米就有一个喷灌设施,水花飞溅。当地负责人介绍,这里土地原本比较贫瘠,通过中低产田地改造,土壤墒情和灌溉条件明显改善,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建成了1600亩外销商品蔬菜基地。在装运新鲜蔬菜的冷链车旁,秦光荣与企业老板愉快交流。听说云南蔬菜“不苦、无渣、生态、安全”,在广东、香港、新加坡等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时,秦光荣回应道,云南气候多样、昼夜温差大,特色农产品有利于身体健康,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打造云南农产品地理标识,让高原特色农业的品牌更加响亮。
看到有农民正在劳作,秦光荣下到地里和他们亲切交流,询问生产、收入情况。壮族妇女刘兴莲说,自家18亩地租给企业,年租金将近1.5万元,自己就地打工,每月有近2000元的收入,比原来强多了。秦光荣听了十分满意。他强调,要以中低产田地改造为契机,以农业特色企业为龙头,市场效益为导向,调整产业为基础,建设一批具有优势特色的农产品基地。
2日晚,在广南县莲城镇大革假村村民小组长王曙光家,秦光荣和几户村民围炉夜话,共同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倾听基层干部群众对明年工作的建议。听说村民们成立了蔬菜种植、黑山羊饲养等专业合作社时,他给予积极鼓励,要求随行的有关部门负责人支持,帮助乡亲们把合作社办得更好。他充满感情地说,实现改一片田地、强一片产业、富一方百姓,要以中低产田地改造为契机,进一步创新农村经营组织形式,鼓励农民就地入伙、入股、入工,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真正把这项惠民工程办实办好。当晚,秦光荣留宿大革假村村民小组活动室。
调研过程中,秦光荣反复叮嘱,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深化认识,立足人多耕地少的基本省情,继续下大力气推进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一要坚持不懈抓紧抓好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做到精力不转移,投入不减少;二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部分山区、半山区,重点要改造成为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地”。在坝区、丘陵地区及部分半山区,重点要建成高稳产农田;三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健全政府、农民、其他社会投入的多渠道长效投入机制;四要把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建成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样板工程;五要将现代特色农业发展重点区域纳入中低产田地改造范围,使之更好发挥规模效益;六要围绕高原特色经济战略,推进中低产田地改造向特色化、产业化、集约化、效益化转变。
在调研冬季农业开发时,秦光荣指出,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省冬季农业从面积到产量、从深度到广度、从规模到效益都跃上了新台阶。当前,要在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的同时,继续大力推进冬季农业发展。要着力加快“五小水利”工程和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建设,进一步巩固、改造、提升冬季农业生产基地,加强高标准冬早蔬菜园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科技措施落实,大力开展高产创建,确保冬季农业旱时保收,高产稳产。
秦光荣还调研了砚山县承接产业转移加工区美泰玩具公司、金鼎纺织品有限公司。他充分肯定当地政府与企业合作以标准厂房建设为抓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经验,要求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强产业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重点规划、全力打造一批重点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富民产业,使产业强省的号角响彻云岭大地。
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曹建方,副省长沈培平一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