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境基金中国含滴滴涕三氯杀螨醇淘汰全额示范项目圆满结束
滴滴涕是《斯德哥尔摩公约》首批受控的12种化学品之一。我国在1983年禁止了滴滴涕在农业上的使用,之后主要用作三氯杀螨醇的生产原料。据调查,由于生产工艺落后,我国三氯杀螨醇产品中滴滴涕残留量曾经高达10%,其生产场地中污染最严重的地方土壤滴滴涕含量超过发达国家标准数百倍,对农产品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为加快淘汰含滴滴涕三氯杀螨醇的生产及使用,保护人民健康和环境安全,履行国际承诺,环境保护部联合农业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开发了“中国含滴滴涕三氯杀螨醇生产控制和IPM技术全额示范项目”。项目关闭了含滴滴涕三氯杀螨醇生产线,处置了1600吨高浓度滴滴涕废物,成功地引进和示范了螨害综合管理(IPM)技术,示范面积超过46万亩,辐射带动面积达97万亩,建立了2000多所农民田间学校,完成了超过800人次的技术辅导员培训和超过9.5万人次的农民培训。同时,项目编制了替代三氯杀螨醇IPM推广计划,并于2013年5月,由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形成《替代三氯杀螨醇IPM技术指导意见》,发全国植保系统推广。
项目的顺利完成,实现了每年淘汰约2800吨滴滴涕的生产和使用,相应减少约1000吨含滴滴涕废物,每年减少向环境排放滴滴涕约170吨,全面实现了既定的项目目标,为中国《斯德哥尔摩公约》实现淘汰首批POPs的履约目标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全面淘汰滴滴涕,保障环境健康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湖北宜都召开的总结大会上,全球环境基金秘书处安尼奥先生高度评价了中国在全球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进程中的重要意义,是全球履约工作的典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国别主任卡斯特先生认为项目的实施促进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符合UNDP在华的国别发展战略。同时,项目的成功归功于政府间多部门的精诚合作,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榜样。
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环境保护部对外合作中心、地方农业植保和环保部门的代表和有关生产企业代表,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官员以及媒体记者,共计80多人出席了此次总结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