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最近撰文指出,过去的十年,是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最好的十年。但沿着现有的道路走下去能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他提出,如果将中国的农业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就会看到每个时期有特定的任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他将农业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解决食品供给。第二阶段:提高农民收入。第三阶段:保障粮食安全。
他重点指出,第三阶段的粮食安全解决主要是依靠充分的激励机制,让生产者愿意去种植,还要有足够大的力度去激励他种植,这样才能构建起食品安全供给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生产方式。
这个阶段将农业生产方式提到了更高的优先地位。过去的农业积累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随着劳动力的转移,非农产业不断发展,直至不提高工资就无法吸引农民工外出,这种现象被称为“刘易斯转折点”。此时,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就成为前所未有的一个新要求。
他提出,农业特殊论的根源在于农业小规模、缺乏竞争力的生产方式,从美国、欧洲和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现代化农业,是可以自生并且具有竞争力的。中国农业的特殊性来源于中国特殊的发展阶段,但与此同时,现行的许多制度因素还在制约着农业发挥其潜力。
他倾向认为,农业不是一个天生的弱势产业,其弱势是特定发展阶段的问题,农业最终将发展为自生的竞争性的产业,特别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