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透露,自2012年以来,中欧经贸合作遭遇困难,双边贸易额同比下降3.7%,今年1~4月份下降了1.4%,其中欧盟对华频繁发起双反调查,对双方贸易的破坏不容忽视。
“事实上,北欧的很多国家都很反对开展这种反倾销调查,而南欧的国家则支持的多”,荷兰外商投资局中国事务首席代表纪维德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现在很多企业准备搬到其他国家生产,有的企业直接选择到欧洲投资,以获得当地的身份认同,避免摩擦造成大的不必要损失,”北京一家央企的投资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显然,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农业并购升温
“十年前,我整天陪着那些来中国投资的老外,教他们如何适应中国环境和文化;十年后的今天,我的工作又变成陪着中国企业全球跑,教他们如何把握国外的投资环境。”谈到从事了十多年的中国投资服务工作时,明思力中国主席大龙称。
而这背后,则是大批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寻求新的投资和发展机会。
“最近两三年做境外并购咨询,法律服务,财务投资等业务的公司,从大到小项目做不完,几乎每年的业务量都在不断上升。”专门做境外投资并购业务的和君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高艳秋表示。
近日,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最新报告称: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747亿美元,是2002年的28倍。
与之前四分之三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拉丁美洲相比,近两年,中国企业针对欧美发达国家的投资也在不断升温。
变化的不仅是目的地,标的也在转变。
2009年上半年13起海外并购事件中,就有7起是央企发起的海外能源并购。而如今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市场,农牧林业异军突起,成为新的并购和投资热点。
乳制品企业是最先冲出去的。2009年“三鹿事件”后,国内各大乳业公司开始奔赴国外寻找优质奶源地。2010年,光明乳业[-1.96% 资金 研报]成功收购了新西兰Synlait Milk公司51%的股份,成为中国乳企首例成功并购海外乳业公司的成功案件,此后开启了中国乳企海外并购大潮。2011年,中国的澳优[0.00%]乳业又成功收购了海普凯诺等两家荷兰乳企。
“最近来自中国的consumhe基金准备在荷兰东北部建立一个新的奶粉工厂,此项目还未正式对外公布,这是中国几家公司共同投资组成的基金。蒙牛、光明之类的企业也都希望能在荷兰找到合适的奶源地。” 纪维德表示。
来自中粮集团的一位中层管理人员则向记者透露,中粮近期正在巴西、阿根廷等地寻找合适的大豆、玉米种植基地。在此之前的2011年5月29日,中粮集团已经收购了澳大利亚著名的糖企Tully Sugar。
早在2010年,中粮集团便公开称,在未来五年将增加至少100亿美元用于海外投资,投资的重点市场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国家。
“现在很多中国企业跟荷兰企业去学土豆技术,新希望[0.91% 资金 研报]也有投资。农业类投资最多的是食品,最近山东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也在荷兰西南部投资了一个生产基地,用温室的方式来种蔬菜,因为山东的气候和荷兰的差不多。” 纪维德表示。
根据清科数据统计,2010~2012年,中国农业领域共披露了86起跨国并购事件,披露投资金额达32.1亿美元,呈递增趋势。其中2012年,共发生49 起并购案例。除农产品[-0.62% 资金 研报]及食品加工行业外,2012年农业全行业的跨国并购金额也达到近7.8亿美元,为2010年全年并购金额的两倍有余。
“2008年以前资源性并购比较多,现在是农业最多,其次是生物科技。现在几乎每周都有中国公司去荷兰谈相关方面的收购。”纪维德表示。据记者了解,不仅仅是荷兰、法国和新西兰等国都有这样的趋势。
运营仍是最大难题
运营仍是最大难题 这也是目前的现状 跨国并购和投资并不能完全屏蔽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6月18日,有消息称受中欧贸易争端影响,中国葡萄酒进口商已开始停止从法国进口葡萄酒的下单计划。业内人士指出,虽然中国至今仍未正式征收附加关税,但法国对华葡萄酒出口却正在迅速下滑。
而对那些正跃跃欲试寻找并购项目的中国企业而言, 实际情况远比达成交易本身复杂。
“从2002年到2012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规模增长超200倍,成功率达40%,”尽管6月18日,商务部合作司商务参赞陈润云这样公开表示。但也有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企业跨境收购失败率达到11%,为全球最高,说明海外并购并非“有钱”就能一帆风顺。
陈润云曾公开对此解释为:跨国并购从锁定目标到交易成功,大概能够成功一半,从交割到整合顺利,并且运营获利,成功率是一半,一件并购案从一开始到最后能够成功,全球的成功率是25%。
目前很多中国大型企业在国外仍热衷于投资地产。“有很多中国企业问我,想在荷兰新建或扩大分支机构,能否买块地,然后自己建办公大楼。但在欧洲盖楼的成本很高,如在荷兰建一栋大楼的时间至少是中国的两倍以上。” 纪维德表示。
“对于收购成功的中国企业来说,怎么进入和开发欧洲市场、找到一个合格的当地管理团队?这些都是面临的难题。”纪维德表示,这过程中人才是最重要的。大部分中国企业以前是做代工,但从代工转移到建立自有品牌,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当地的劳工保护体系也是国内企业以往较少接触的。例如欧洲工会权力很大,如意大利、法国等很多国家,企业要解聘员工首先得工会批准才行。这导致这些国家解聘员工的成本高,且周期复杂,有时还需要聘请相关律师。相对而言,荷兰和英国等国有些弹性,如荷兰允许公司在三年内短期雇佣劳工。
更多的新闻信息:www.ino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