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我国农产品市场调控政策工具,积极推动农产品市场调控由事后调控向做好事前预案迈进,调控品种由粮食向果蔬扩大,调控重点由总量平衡向结构平衡延伸,调控基点由价格过快上涨向兼顾价格过度下跌转变。
农产品价格总体趋涨正常吗?
从世界范围看,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往往会伴随着农产品价格明显上涨。由于全球化催生了发达国家产业资本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促使发展中国家工业化速度和人均收入水平提升速度加快,各种大宗产品消费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工业化还处在中期阶段,而且在同步推进城镇化。我国的人口高峰是在2030年,人均收入水平也会继续显著提升,需求因素会继续刚性增长。同时,耕地、水资源的稀缺性将进一步显现,人口红利也在逐步弱化,这必然会推高农业生产成本,从而对农产品价格走势形成硬支撑。
因此,从长期趋势看,农产品价格总体上涨是必然的、正常的。
是不是一遇价格波动就要调控?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过程,这决定了农产品供求关系及市场表现必然受到季节、气候、周期等多重因素影响。忽视农产品的这种特殊性,希望能把农产品市场调控到“静如止水”的程度,这必然影响到调控目标及政策设计本身,进而对市场正常运行和自我调节功能带来负面影响。据有关机构测算,我国猪肉、鸡蛋价格波动的72.5%、52.2%来自于周期性因素,而蔬菜、水果价格波动的58.6%、56.8%则来自季节因素。要减少这些波动,就必须依靠农业生产条件改善、贮藏保鲜设施技术提高、流通模式改进等措施,促进均衡上市,但这些问题涉及整个社会经济实力增强、科技进步等多个方面,必然是一个长期过程。
因此,现阶段的农产品市场调控必然是“有限的”,而不是遇有波动就“出手”,那样势必会干扰市场正常运行。
我国农产品价格水平是高还是低?
在农产品市场调控问题上,不宜笼统地讲农产品价格高或低。评价我国农产品价格水平高低,至少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要与农业生产成本比较。近几年农民出售农产品的价格涨幅远低于生产成本的增幅。2011年与2007年比较,我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增长了43.9%,而同期小麦、玉米、稻谷三种粮食生产成本提高了64.5%,大豆、花生、油菜籽生产成本提高了68.1%,养猪成本提高了47.9%,大中城市蔬菜生产成本提高了41.7%。二是要与市民收入水平比较。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0年提高了2.47倍,而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同期上涨了88.8%。三是要与生产经营方式相近的国家或地区比较。实际上,日本、韩国不少农产品价格水平大约是我国的6—10倍。
怎么看待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
纵观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市场波动的品种,主要集中在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上。值得反思的是,早在十多年前,大多数分析就把鲜活农产品市场波动的主要原因归咎于信息不灵,并为加强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做出了艰苦努力,可至今同样的困扰不断重现,这逼迫我们把目光重新聚焦到这些产品的供求关系上。
2011年与2000年比较,我国蔬菜播种面积扩大了28.9%,水果产量增加了2.66倍。而耐人寻味的是,2000年以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年购买鲜菜、鲜瓜果的数量则一直分别稳定在116公斤和55公斤左右,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蔬菜消费量反而从106.7公斤下降到89.4公斤,只有瓜果及其制品消费量在11年后增加了16.3%。从这个角度分析,可以肯定我国已经度过了蔬菜、水果短缺的年代,而在这些农产品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如果不能同步加大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从总体上平衡供求关系,出现阶段性、区域性、结构性过剩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怎样兼顾农民和市民两方利益?
现阶段衡量农产品价格水平是否合理,更多时候考虑了市民的感受,在操作层面上调控政策往往变成了“调高”不“调低”,对农民的感受没有给予足够关注。从国际上看,农产品市场调控的政策取向都是放在促进市场均衡和保护农民合理收益上,更多时候反而是“调低”不“调高”,对农产品涨价不过多干预,而是更多采取提高最低收入保障线、增加离退休工资、发放涨价补贴、建立食物券计划等方式,减少农产品价格过快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从而使农产品市场调控的目标更加集中、措施更有针对性。
我国农产品市场调控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应该从我国国情、农情出发,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农产品市场调控的经验和做法,大胆创新我国农产品市场调控政策工具,积极推动农产品市场调控由事后调控向做好事前预案迈进,调控品种由粮食向果蔬扩大,调控重点由总量平衡向结构平衡延伸,调控基点由价格过快上涨向兼顾价格过度下跌转变。当务之急要抓紧建立鲜活农产品市场调控目录制度,尽快建立鲜活农产品市场调节基金,探索适合我国特色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搞好农产品市场预期管理,把我国农产品市场调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 本文作者系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
更多精彩,请关注爱农网:www.ino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