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专家观点 » 正文

    农业部:三农经济急需涉农信息服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1-03    
    导读

      对话:  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开路先锋  北京大学法学学士、中央党校经济管理研究生,现任农业部信息

      对话:

      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开路先锋”

      北京大学法学学士、中央党校经济管理研究生,现任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研究员。2005年出版专著《中国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再出修订版)。在《百宝箱——中国农村信息服务案例选》(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百宝箱——中国信息化与现代农业案例及分析》(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等书中担任主编。

      三农直通车综合报道:随着农村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也在深化改革、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创新与发展。研究其发展的新动向,探寻其发展的规律,对于推动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

      主持人:本报记者 徐恒 杰袁赛

      男嘉宾: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 郭作玉

      当辛勤的农民依然在目前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中频频皱起眉头的时候,他们对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的热切盼望,没有人怀疑。

      前不久,中国信息化学术成果颁奖典礼在山东青岛举行,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郭作玉所著的《中国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概论》一书荣获“中国信息化十大专著”奖。该书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农村信息化的路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系统地论述了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和新思路。借此机会,我们特邀郭作玉主任走入本期对话,就当前我国农村市场信息服务问题进行探讨。

      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

      主持人:感谢郭作玉主任作为嘉宾接受邀请参与这次对话。《中国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概论》一书在2005年9月首版、2008年9月出修订版,社会反响强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电子政务》杂志社为该书专题举办读书会,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博士主持了该读书会,这充分表明该书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此次,该书又荣获“中国信息化十大专著”奖,则更是对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肯定。您能给我们谈谈该书写作的成因吗?

      嘉宾: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有社会需求,就有社会供给,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目前是求大于供、供不应求。需要总结研究,实现供求平衡。我从上世纪90年代末进入农业信息工作领域,逐步把注意力集中到农村市场信息服务问题上。

      1997年,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也开始进入了新的阶段:农产品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农业结构开始战略性调整,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的“开路先锋”作用开始显现。

      1998年10月,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农业信息工作提出要求:“完善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向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

      2000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文件中要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制定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标准和规范,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建立及时、准确、系统、权威的农业信息体系。”

      2001年,农业部将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改名为农村市场信息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对全国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工作进行规划、指导和监督检查。当年,农业部出台了《“十五”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行动计划》,要求基本建立起覆盖全国省、市、县、大多数乡镇以及有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

      所以,我认为应该努力研究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课题,大力推进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工作。这本书,就是立足农业部门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工作的研究,是以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为出发点,系统地对相关工作进行探讨。

      主持人: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过去是叫农业信息服务工作,为什么改了叫法?这种改变反映了什么?

      嘉宾:之所以改叫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是因为新叫法比较符合目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背景质的变化和农业信息内涵的深化;同时,这一称谓揭示出了我们社会迫切需要的一大服务产业。

      这可以从三个方面说:一是我国经济管理体制发生了变化,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主要依靠市场配置资源,决策主体实现了多元化,产能过剩、产品卖难时常出现,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离不开市场信息。二是我国的现实是人们已经在围绕市场情况考虑和安排生产、经营、消费活动。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农产品由短缺转为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经常出现卖难现象,市场约束越来越明显,时时处处需要市场信息导向。三是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面对国际市场竞争,各个决策主体都需要及时掌握国际市场信息。在全新的形势下,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决策者和管理者需要掌握市场信息,农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也同样需要掌握市场信息。

      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工作,是今天我们信息服务工作主要的任务,也是主要的特点,是信息服务工作的牛鼻子,也可以说是农业农村信息化的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工作做好了,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工作也将跟着被带动起来。

      我想,这也是我所著的《中国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概论》一书荣获“中国信息化十大专著”奖的重要原因。

      主持人: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信息经济时代,加强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在今天已经是非常必要和非常迫切的任务,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将在加快“三农”发展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嘉宾: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可以说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先锋”。众所周知,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而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首先我们就是要统筹城乡信息化,解决城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乔治·阿克尔洛夫和迈克尔·斯彭斯最早提出的,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上的买卖主体不可能完全占有对方的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必然会导致信息拥有方为谋取自身利益而使另一方利益受到损害。例如,我们去集贸市场上买菜,对于所买蔬菜的价格和质量,往往难以掌握足够的信息,因为你不太可能有卖者掌握的信息多,在质量方面你也有可能把握不住,不容易知道它有无污染或者其他的毛病。这就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就是要解决农村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市场主体尽可能地避免盲目生产经营,使政府能够实施宏观调控,因此说。说是“开路先锋”,不是代表一切,是指在当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决策、投资、管理等方面,它要走在前面,是先头部队,具有“先导性”和“带动性”的作用。

      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的需求正处于急剧上升期

      主持人: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的发展复杂多变,请您介绍一下概况?

      嘉宾: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远的暂且不论,从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它的发展变化,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可以说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是以统计信息服务为主的时期——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农村改革以前。该阶段我国农产品供给短缺,农业发展的任务主要是解决生产与供给问题,生产与供给主要靠计划安排,市场的作用十分微小。

      二是以政策信息服务为主的时期——1978年农村改革开始以后至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重要谈话。其表现是,一方面,广大农民希望改革,出现了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等突破原有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自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组的做法;另一方面,中央经过调查研究,很快给予了肯定,允许试验,并于1982~1986年连续发了五个中央“1号文件”。这一时期是政策信息服务非常生动和活跃的一个时期,它对微观层次发挥的作用,真正体现了信息为战略资源的意义。

      三是向市场信息服务过渡的时期——1992年至1997年我国以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万亿斤为标志的农业快速发展时期。党的十四大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同时,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加强“信息引导”工作。这一年,农业部出台了《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基本的工作内容就是提供生产信息、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1996年,我国粮食生产破天荒首次突破1万亿斤,从此开启了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新格局。农业部第一次召开全国性的农村经济信息工作会议。

      四是以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服务为主的时期——1997年~2001年农业部成立农业部农村市场信息体系建设领导小组。1997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农产品供给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信息服务工作开始以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服务为主。1998年6月,农业部市场信息司改名为市场与经济信息司。2001年,农业部将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改名为农村市场信息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并于当年出台了《“十五”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行动计划》。

      五是以农业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信息服务为主的时期——从2001年至今。2001年12月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实现了与国际市场接轨。在国内市场上,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消费质量问题更加关注,政府做出了积极的反映,农业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问题被空前地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全社会信息需求量急剧上升。

      主持人:经历了这么五个发展阶段,我国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出现了一系列的可喜变化。请您给我们谈谈这些年我国在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工作上取得的最新进展?

      嘉宾:经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服务的能力比过去已经有了较大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组织体系基本完善。截至2009年底,100%的省级农业部门设立了开展信息化工作的职能机构,97%的地(市)级农业部门、80%以上的县级农业部门都设有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机构,98.5%的乡镇村建立了农村信息服务站,农村信息员超过了25万人。此外,国家统计局、科技部、国家气象局等有关部门也结合自身业务初步建立了农村信息服务网络。

      二是服务平台初具规模。农业部建立了具有较强支持服务能力的网络中心及数据中心,先后搭建了19个省级、78个地级和346个县级“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各地农业部门也建立了一批有特色的信息服务平台,如浙江的“农民信箱”、吉林“12316新农村热线”、内蒙古“农信通”等。此外,涉农企业、涉农组织和科研院所,尤其是电信运营商也积极参与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三是决策支持能力显著增强。农业部建立了30多条信息采集系统,启动了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定期分析及服务工作,对主要农产品的市场供求关系及价格走势基本上能够提供月度、季度、半年、全年分析报告,对决策主体有重要参考意义。有27个省级农业部门建立了定期分析会商制度。

      四是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农业部建立了“信息发布日历”制度,形成了部属多家媒体信息发布窗口。农业部“一站通”全国农村供求信息联播系统,截至2010年底注册会员约为36万人,年供求信息发布量超过5万余例,日均点击量在18万次以上。各省(区、市)农业部门、83%的地级和60%以上的县级农业部门能够通过网站提供信息服务,部、省、地、县、乡能够信息联动。此外,林业、气象、水利等涉农部门以及科研院所也积极实施了相应的信息服务。

      五是服务效果日益显现。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7万多家农业龙头企业,30多万个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及中介组织,100多万经营大户,200多万农民经纪人能够定期获得信息服务。全国600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已有相当一部分实行了电子交易和结算。第三方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正在兴起,如海南农垦电子商务交易市场,到2010年11月已使我国70%以上的天然橡胶实现了网上交易。

      主持人:近年来,多元化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供给问题,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您怎样评价目前我国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发展的现状?

      嘉宾:目前,农村市场主体已经能比较快地得到政策、市场、科技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在不少地方信息服务成效明显。看一看多年以来的事实就可以让人信服。那就是,我国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市场供给日益丰富多彩,优质产品率不断上升,新品种新产品层出不穷,为人们春夏秋冬生活提供了比较大的选择空间,还有农产品质量监测及追溯信息系统的服务,毫无疑问与我国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消费偏好、市场行情、科学技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同时,也一定要看到,上述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工作还是初创时期,服务的水平及效果还是比较初级的,不可估计过高,需要不断提高。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不少地方信息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远远不够。

      对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的需求是与我国市场化程度的发展成正比例关系的,市场化程度愈高对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的需求愈强,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工作愈显重要,而目前我国社会对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的需求正处于迅速上升期。

      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亟须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

      主持人:刚才您讲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生产规模偏小、产业化程度比较低,不少农民对信息还不够敏感、接受能力还不够高。那您认为阻碍我国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水平最大的瓶颈是什么?

      嘉宾:阻碍我国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水平提高的瓶颈问题,可以说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够、对信息核心技术开发不够、基础设施投资严重不足、农民的基本素质偏低、农产品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信息服务及时性准确性不够等,但当前阻碍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发展最大的瓶颈还是“最后一公里”问题。

      信息从采集、加工、存储、传递到利用,必须经过若干环节,到用户手上是最后一个环节,因而通称为“最后一公里”。由于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各地接受信息服务的条件很不一样,农村特别是贫困落后地区以及偏僻边远地区接受信息服务的条件较差,也有人把贫困落后地区以及偏僻边远地区农民接受信息服务的问题说成是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说阻碍我国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最大的瓶颈是“最后一公里”问题,是因为它解决起来最难、可能最后才能得到解决,但其却是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因而也是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一个较长时期内十分突出的任务,为此特别需要坚持,需要有科学的思路和对策。

      主持人:作为一个有着多年关于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的专家,您对未来如何提高我国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水平有什么样的建议和设想?

      嘉宾:关于提高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水平,我想应该兼顾三个重要方面:

      一是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重点的要求,要着力推进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其大的方向及重点,应该是为推进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流动和农村城镇化发展服务。

      二是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挑急需解决且有条件解决的问题先办,对成熟的经验和方法予以总结推广。如对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的典型、信息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注意在经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作适当推广,在东、中、西部地区作适当推广,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流通业中作适当推广。

      三是加强“多兵种”协同作战,充分调动和发挥多重力量的作用。如政府和市场力量,中央和地方的力量,农口部门和非农口部门的力量,企业的力量,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干。就拿研究来说,关于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并农村信息化的研究,建议成立国家信息化研究院,其中有农村信息化研究室。支持民办研究机构的建立及其发展。同时,有必要建立我国信息化研究的基金会组织。

      主持人:前不久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您认为农村信息化发展以及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发展,如何与农村文化发展互相促进?

      嘉宾:个人以为,我国农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大载体,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根就在农村。从图腾崇拜的原始信仰,天人合一的观点,金木水火土的解释,农时二十四节气,农历春节中秋节等节日,人的十二属相,到乡风民俗,民间传说,民间曲艺,木刻剪纸,陶土瓦罐,犁耙锄镰,到今天的农村新风、一村一品等等,都属于农村文化的丰富宝藏,它们无论其事业发展和产业化开发,农村信息化及农村市场信息服务都大有用武之地。

      农村文化的事业性发展,很多东西需要挖掘、表现、记载、保存、传播,尤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需要先进技术、多种媒介及传播方式。产业化开发,一定首先需要搞清楚市场需求、供求关系及市场走势分析,资源及市场产品开发需要智能化的处理,需要信息服务平台的宣传和后台数据库的支持,在此农村信息化及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正好能够提供空前的支持和帮助。而在这些支持和帮助中,农村信息化及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正好也能够获得自身的发展。

      >>>三农科技,更多致富经等你来取

      http://www.gdcct.gov.cn/agritech

      >>>科技专题,为您揭开农业致富的奥秘

      http://www.gdcct.gov.cn/agritech/feature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小编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8079.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