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专家观点 » 正文

    两会热点:代表建言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工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1-03    
    导读

    近年来,申遗热是愈演愈烈,但众多文化遗产遭保护性拆除的消息却屡见报端,遗产保护及开发等问题也时常引起各种争议,在近期召开

    近年来,申遗热是愈演愈烈,但众多文化遗产遭"保护性拆除"的消息却屡见报端,遗产保护及开发等问题也时常引起各种争议,在近期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有众多委员就我国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建议。

    我国于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如今已拥有41处世界遗产,规模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居世界第三。即使如此,全国各地排着申遗的项目还有近百项,按现在一年一个的速度也许上百年也排不到。我们不否认,丝绸之路、大运河、元上都、哈尼梯田等文化遗产因为具有独特的价值,完全应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员,但我们也不得不警惕一哄而起的申遗背后的动机,不得不承认许多遗产重申请轻承诺、重利用轻保护的现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表示如今借申遗之名,对文物遗产进行不负责任的过度开发的地方太多了,尤其是盲目复建文物古迹,使真实的历史信息遭到破坏,造成的是无可挽回的保护性破坏,这与申遗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

    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对许多地方来说,意味着知名度的空前提高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安徽徽派建筑西递、宏村申遗成功后,旅游人数每年呈现100%的增长;丽江古城成为世界遗产后知名度迅速提升,现已成为一个非常商业化的城市。虽然中国的多处世界遗产因为过度商业化,不得不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质询,虽然有关部门多次强调旅游业正在给世界遗产地带来致命的伤害,但是潜在的巨大商业利益,依然导致许多地方不惜耗巨资进行申遗总动员,希望可以挤上申遗的独木桥,梦想着成功后就可以拿着金字招牌赚更多的钱。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专家告诉地方政府,若成为世界遗产意味着更多的保护责任,必须拆除那些违章建筑,拆除那些不伦不类的人造景观,关闭那些毫无特色的酒吧街、商业街,同时不能收门票或者不许涨价、不许为了旅游业在附近盖飞机场、盖旅馆、盖游乐场,这些官员会不会因此放弃申遗呢?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国家行政学院原党委书记、副院长陈福今代表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发言,题目是《传承文化遗产建设文化强国》。

    陈福今表示,我国虽然是文化遗产大国,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比如,古蜀道沿线一些历史建筑年久失修,一些考古遗址被不合理占压,整条文化线路的生存面临威胁。另外,新疆坎儿井平均每年干涸32条,照此速度,不要20年坎儿井将全部干涸。再如,一些博物馆资金人才技术投入不足,藏品自然损毁严重。尤其是"建设性破坏"、"保护性破坏"、"拆除式维修"等文化自残事件屡有发生。

    近期,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引发的热议,再次反映出在如何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如何科学保护文化遗产方面,仍然存在法律、制度上的缺失以及认识上的误区。

    文化遗产保存了民族的记忆和智慧,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交流的重要载体,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泉。近些年来,我们委员会先后组织了大运河、杭州西湖、滇越铁路、新疆坎儿井、川陕古蜀道、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博物馆,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专题调研,深感必须怀着对文化遗产敬重、敬仰、敬畏之心做好保护传承工作。

    对此,陈福今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保护文化遗产的行动上。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资源,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不仅要在口头上,更要在行动上科学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我们要把传承文化遗产作为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部署,科学发展,使文化遗产保护真正成为民生工程。

    二、加大文化遗产工作统一领导与协调力度。文化遗产工作涉及许多部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申遗工作,正是国务院批准建立了由13个部委和沿线8个省市共同组成的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以及有关机构,相关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建议国家成立统一高效、职能明确、分工到位、协调有序的文化遗产保护协调机制,统筹管理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工作。

    三、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依法保护文化遗产工作。抓紧修订《文物保护法》,尽快制定出台《博物馆条例》、《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重视并制定古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古蜀道等专项保护和管理条例。对已经颁布实施的《非物质遗产法》等法律法规,要加强执法监督,确保落实。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四、合理利用文化遗产,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旅游业发展。一要深入发掘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在科学保护的前提下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和利用,使之成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二要营造健康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氛围,防止过度开发文化遗产,尊重历史事实,少些"演义",少些"戏说",争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三要保真打假,加大执法力度,反对制造假古董,在鉴赏、评选、收藏活动中不给赝品以立足之地。

    五、重视做好申报世界遗产工作。申报世界遗产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渠道。坚决防止重申报、轻管理的倾向。有一处景区,刚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当地领导就提出:一要修建索道,二要景区整体上市。这样急功近利,后果将不堪设想!

    六、加强文化遗产专业人才的培养。整合高等教育资源和科研机构力量,在条件具备的高等院校增设有关专业,定向培养专门人才。相关部门也应加大行业人才培养力度,充实专业人才队伍。我们支持建立中国文化遗产技术学院的建议,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培养各类急需的专门人才。

    杭州西湖申遗成功后,立刻承诺"六不变",继续免费开放、还湖于民的惠民方针,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赞赏,但这样的例子毕竟太少。保护、开发以及公益,一直是文化遗产难以理顺的一组关系,是为了短期的利益饮鸩止渴,还是为了遗产的永世长存而有所舍弃,需要足够的智慧,更需要足够的情怀。

    推荐阅读:

    两会热点:人大代表黄鸣建议城市绿化由种草改为种菜

    两会日记:植树节与PM2.5

    两会热点:生态建设写进众多全国代表提案

    两会热点:国家文物局长谈我国文物保护现状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小编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7946.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