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农业行情 » 正文

    山西农业的“黄金十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1-03    
    导读

    在2002年至2012年的十年间,山西省粮食生产六年突破百亿公斤;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特色农业渐成气候;现代农业建设成就斐

    在2002年至2012年的十年间,山西省粮食生产六年突破百亿公斤;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特色农业渐成“气候”;现代农业建设成就斐然……可以说,这一阶段是山西农业发展史上的最好时期,堪称――

    从粮食生产长期在年产八、九十亿公斤徘徊,到一举跃上百亿公斤的新台阶;从沿袭多年的传统农业,到以晋中、大同、运城三大示范区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建设风生水起;从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到构建起粮、畜、果、菜协调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从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后劲不足,到以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得以强化……

    “十六大”以来的十年间,山西农业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粮食生产“六年丰”,六年六个“过百亿”

    在中国的农业版图上,与黑龙江、河南、吉林等粮食主产区相比,山西无疑是个农业小省。但是,山西省“小”而图“强”,全力克服土地资源少,生产条件差的“先天不足”,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农业生产的第一要务来抓,咬住粮食生产不放松。经过艰苦努力,不但一举打破了多年来年产量一直徘徊八、九十亿公斤的僵局,在2004年突破了百亿公斤的大关,达到106.2亿公斤。而且,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连年丰产,实现十年间六年产量过百亿,使粮食生产能力在高产的基础上趋于稳产。特别是今年,根据估算,山西省粮食生产将再创历史新高。

    为了促进粮食生产,这些年来山西省在认真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基础上,从山西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农民期盼、受益面大的补贴政策,这些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以2009年至2012年为例,山西省累计出台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就达40项之多。其中,2009年5项,2010年15项,2011年10项,2012年10项,资金总规模达到50多亿元。可以说,近年来山西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补贴种类之多、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受益农民之多不仅是山西省前所未有的,而且是全国少有的。

    针对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和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将会导致部分耕地被占用,粮田面积趋于下滑的走势,山西省在千方百计保粮田增面积的同时,努力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上下功夫。先后实施了玉米丰产方工程、小麦高产创建工程等,使其成为粮食增产的新动力。去年,山西省粮食总产高达119.3亿公斤,比2006年增产12亿公斤,其中亩均单产提高了12.7公斤,占到12亿公斤增产份额的一半。

    ■产业结构得以优化,特色农业强势崛起

    山西虽然是个农业小省,但是独特的地形地貌和丰富多样的小气候群体,使得山西省农业富有浓郁的区域特色,名优产品资源十分丰富,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特色农业大省:以小米、杂豆、燕麦、荞麦为主的小杂粮享誉国内外,被誉为“小杂粮王国”;以苹果、红枣和核桃为主的干鲜果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其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优质的蔬菜和畜禽产品名声赫赫,倍受消费者欢迎。

    为此,十年来山西省按照“重视粮食、做强畜牧、扩大果菜、发展加工”的思路,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主攻方向,加快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构建粮、畜、果、菜等协调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山西省启动了百万棚设施蔬菜行动计划,每年新增系,着力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山西省启动了百万棚设施蔬菜行动计划,每年新增设施蔬菜20万亩,使设施蔬菜不但成为农民的致富产业,更日渐成为山西农业的支柱产业;山西省启动了畜牧振兴计划,告别了过去一家一户分散饲养的传统方式,通过引进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发展规模健康养殖,使规模化、现代化养殖成为畜牧生产的“主角”,现代畜牧业蓬勃发展,生猪生产实现了“六连增”;山西省启动了小杂粮振兴计划,使“小杂粮王国”发展势头强劲后劲十足。

    在大力发展畜牧、果菜、小杂粮基地的同时,山西省还启动了农产品加工“513”工程,强化特色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市场销售,推进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去年,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29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2.8倍。产业结构的优化,使我省畜牧、果、菜、小杂粮等特色农业强势崛起。

    ■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生产条件大为改善

    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最为紧密。

    鉴于十年九旱、水土流失严重、中低产田在耕地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基本省情,为了摆脱长期以来“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十年来,山西省在以农田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迈出了重大步伐。投资300多亿元的“两纵十横、六河连贯”的大水网工程全面启动,使长期制约山西省农业发展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开始得到解决。

    在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的同时,山西省每年都拿出大笔专项资金,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全省先后启动实施了“2000万亩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旱作农业示范工程”和“大同盆地盐碱地改良工程”等项目,着力建设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农田。

    据统计,到2011年底,山西省农田实灌面积达到1987万亩,比2001年增加了331万亩;改造中低产田600多万亩,使原来的低产田成为农业生产新的增长点。在此基础上,山西省加大农业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继续实施汾河流域治理、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等项目,加强草原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所有这一切,都极大地提升了山西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现代农业风生水起,农业进入工业化时代

    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未来。

    十年来,山西省加速发展现代农业,强势推进大同、晋中、运城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10个现代农业示范县建设,以三大示范区和10个示范县为抓手,全力推进全省现代农业建设。

    现代农业是生产装备现代化的农业。十年来,山西省全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终结了几千年来一直以人畜力为主的农业生产,开创了以机械生产为标志的农业现代化新时代。据有关统计显示:到2011年底,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927万千瓦,比2002年增加了1153.9万千瓦,平均每年递增5.7个百分点;农业机械保有量达到360万台(件);全省主要作物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55.2%,比2002年底提高了17个百分点;全省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达到68.3%、59.4%、33.6%。其中,小麦已实现全过程机械化生产;玉米耕种环节已实现机械化作业。

    现代农业还是产业化的农业。近年来,山西省以工业化的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精心打造“山西杂粮”、“雁门肥羊”、“太行小米”、“吕梁红枣”、“汾阳核桃”等区域公共品牌,支持龙头企业申报和推介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原产地标记、农产品地理标志,使农业产业化有声有色。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小编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6957.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