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国际农业 » 正文

    国际粮价暴涨,农业数据博弈中国不应失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1-03    
    导读

      近期国际粮价暴涨,吸引资金蜂拥而至,导火索是美国遭遇50年一遇的大旱,大豆和玉米产量前景堪忧。在这天气炒作的背后,可以

      近期国际粮价暴涨,吸引资金蜂拥而至,导火索是美国遭遇50年一遇的大旱,大豆和玉米产量前景堪忧。在这天气炒作的背后,可以看到一场有关数据和话语权的较量。

      7月初,美国农业部发布新一期农产品供需报告,大幅调低了大豆和玉米单产,下调幅度超出市场此前的预期。几乎与此同时,中国农业部和国家统计局也相继发布数据,称今年夏粮实现增产,全年粮食产量有望“九连丰”甚至“九连增”。

      然而,市场更倾向于利用美国农业部的数据进行炒作,对于“稳粮价”的数据则有些熟视无睹。近期,国际粮食市场大幅上涨,芝加哥大豆、玉米、小麦价格连创新高,中国大豆和豆粕期价也几度触及涨停板。

      事实上,数据已经成为一种生产力,国外有学者提出“大数据时代”来临,经济决策行为将日益依赖于数据和对数据的分析,而不是基于经验和直觉,“数据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资产类别,就像货币或黄金一样”。

      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为什么美国拥有强大的话语权,这不仅与美国是全球最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有关,还在于它建立了一整套足以影响国际粮价的数据体系。登陆美国农业部网站,各种数据情况一目了然,尤其是每月的农产品供需报告,更是成为市场的风向标。

      国外大粮商也非常重视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一家农产品贸易巨头公司的负责人介绍说,该公司研究人员的数量甚至超过贸易人员,每一至两周就要将全球各地的农产品供需情况汇总到“供需状况研究平台”,以提前发现价值和防控风险。

      反观中国,作为农产品的生产、进口和消费大国,在供需和价格数据方面屡屡失语。这不禁让人想起2004年的大豆危机,美国农业部先调低、后调高大豆产量,造成大豆价格从暴涨到暴跌,中国大豆产业由此蒙受重大损失。

      “数据话语权”的缺失更不利于国内粮食的生产和调控。有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2009年底,政府部门认为玉米增产,而市场实际的情况却是减产,不管是加工商、贸易商还是农民,都认为玉米价格应该上涨。有关部门却基于玉米丰收的判断,出台了“临时收储”这样有悖于市场真实情况的调控措施,对玉米涨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毋庸讳言,当前国内有诸多部门监测农产品生产和价格信息,但很多时候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数据的可靠、及时、公开缺乏有效的保障。应该利用农业规模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加速推进的契机,逐步建立起中国的农业数据体系和权威、统一、系统的发声渠道,在国际农产品市场的数据博弈中占一席之地。

    (白田田)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小编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6467.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