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国内农业 » 正文

    上半年国内玉米行情回顾及下半年形势展望玉米专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1-03    
    导读

      2012年上半年国内玉米市场呈现先扬后抑再强的特征,春节后国内养殖业尚未复苏之际,玉米市场提前启动。进入二季度,因养殖业

      2012年上半年国内玉米市场呈现“先扬后抑再强”的特征,春节后国内养殖业尚未复苏之际,玉米市场提前启动。进入二季度,因养殖业需求迟迟不见起色、进口玉米大举入境、深加工效益不佳和新麦上市等因素陷入持续调整。种种迹象表明,在今年国内玉米市场供求格局改变的背景下,其后续上涨空间恐难及前两年。但随着6月份美国玉米“天气市”展开,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开始走稳,尤其是美国玉米遭遇大旱已引发大涨行情,我们预计下半年国内玉米市场行情仍将易涨难跌。

      一、今年上半年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回顾

      今年上半年国内玉米市场在政策因素、进口玉米、小麦替代以及饲料消费等因素影响下呈现“先扬后抑再强”的走势,从时间上来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月至4月上旬):“政策底”出现,强势明显。自去年年底,东北临储玉米政策出台以后,国内玉米市场筑底回升,并在春节后提前启动一波强势上涨行情,其中大连港口玉米平舱价在4月上旬达到年内高位2550元/吨,较政策启动前后低位(2250元/吨)累计上涨300元/吨,较2012年年初累计上涨220元/吨。

      第二阶段(4月中旬至6月中旬):利空因素共振,市场承压调整。在今年美国玉米春播提前顺利完成,面积创下75年来最高位背景下,二季度全球玉米市场始终笼罩在美国玉米丰产的预期之下。随着4月、5月份国内国有、私营企业大批进口低成本美国玉米,市场忧虑再现。同时,今年春节过后,国内饲料消费形势明显不及往年同期,4月中旬开始,华北地区为迎接新麦上市出现“腾仓并库”,当地小麦丰产预期令下游饲料企业对玉米采购普遍观望,加之东北农户开始销售成本相对偏低的自然干粮源,国内市场开始回调,5月底大连港玉米平舱价一度回落至2400元/吨附近。

      第三阶段(6月下旬):利空消化,涨势可期。6月下旬,随着国内新麦产区收割进入尾声以及江苏、安徽等五省相继启动小麦最低收购预案,国内新麦价格走势趋于平缓,对玉米市场的利空因素逐步消化。同时,美国玉米产区持续干旱导致外盘价格连续上涨,并一度创下9个月来新高令业内信心恢复。端午节期间,南方港口优质玉米一度因货源紧缺攀升至2580-2590元/吨。虽然此价格仅仅维持了一天,但二季度调整行情已告一段落。

      综合以上分析来看,由于2012年国内玉米供求紧张形势较前两年明显缓和,市场对于后期上涨预期也大不如从臆,导致今年上半年国内玉米市场并未重演2011年一路上行的走势。不过,由于2011/12年度华北局部地区玉米霉变比例偏高,导致东北玉米提前1-2个月外流,今年上半年东北玉米价格强势相对明显。在国内消费不济的大环境下,东北产区与北方港口、南方销区价格“倒挂”的现象长期存在,直到6月下旬才有所好转。

      二、影响国内玉米市场走势的因素分析

      (一)政策因素

      1、临储玉米收购结束,收购数量同比减少。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生产积极性,2012年国家继续在东北地区实施临时收储政策。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显示,截至4月30日,河北等11个玉米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11年新产玉米7706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1899.6万吨,占收购总量的25%。与上年同期相比,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收购玉米数量减少1241万吨,减幅为13.9%;国有粮食企业收购玉米数量减少1031万吨,减幅为35.2%。由于市场需求旺盛,东北大部分地区市场价格与临储玉米收购价格差距不大,因此临储收购对市场行情推动作用低于以往。同时,至2012年1月底东北大部分地区玉米价格超过临储收购价格水平,此后政策性收购对市场价格推动作用基本消失。

      2、政策与经济环境双重打压,深加工玉米消费增幅放缓。继去年2月份国家强制东北深加工企业让道中储粮收购玉米,4月份出台七项玉米市场调控措施后,2012年4月17日,国家有关部门再度发布公告,调控玉米深加工行业:其一,规定自2012年5月1日起,玉米胚芽属于《农业产品征税范围注释》中初级农产品的范围,适用13%的增值税率,玉米浆、玉米皮、玉米纤维和玉米蛋白粉不属于初级农产品,也不属于免税饲料的范围,适用17%的增值税率;其二,调整生物燃料乙醇财政补助政策,将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补助标准下调到500元/吨。

      此外,在国际油价大幅下挫的背景下,5月10日、6月9日国内汽柴油价格两个度大幅下调,累计均下调840元/吨,燃料乙醇价格联动下跌,导致国内燃料乙醇企业在有补贴的情况下已无利可图。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欧债危机等因素笼罩下,玉米深加工行业整体景气度也呈下滑趋势,截至6月下旬,国内淀粉企业开工率已下降至60%,酒精企业平均开工率跌至35%,为近两年来新低,其对于国内玉米的消耗也同步受阻。

      (二)市场供求因素

      1、玉米集中上市时间持续不长。二季度以来,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产区农户“地爬粮”霉变风险增加,促使内蒙、吉林、山东、河北等局部地区玉米上市均有增加趋势。不过,鉴于东北产区(尤其是黑、辽、内蒙)农户手中余粮水平下降,玉米集中上市的时间持续不长。此外,部分地区农户仍有意将玉米储存至7-8月份期间出售,因此,东北产区农户可供粮源有限,粮源多集中在贸易商手中。

      2、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渐入尾声。与农民供应量不断减少相对应,二季度,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也渐入尾声。即5月下旬长春大成暂停收购以来,6月25日,吉林燃料乙醇也暂停玉米收购。同时,榆树中粮、四平天成、嘉吉生化等深加工企业收购量也日渐萎缩,部分企业日收购量不足百吨,收购即将进入尾声。除此以外,国内玉米深加工亏损幅度继续扩大,其中吉林地区淀粉加工亏损达到160元/吨,黑龙江酒精加工亏损达到630元/吨使得深加工企业开工率进一步下降也影响到深加工企业对于玉米的需求量。

      3、饲料玉米消费整体处于低谷。今年一季度,我国近20个省市爆发生猪病毒性腹泻,并造成仔猪大批死亡。进入二季度,国内育肥猪出现存栏缺口,导致春节过后的猪料消费并未如期增加。同时,猪肉价格不断走低,猪粮比价跌破6:1的盈亏平衡点,家禽养殖效益不佳,养殖户补栏热情低迷也令禽料消费难见起色。此外,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小麦替代有增无减,共同导致饲料玉米消费整体处于低谷。

      4、华北玉米“优质优价”特征明显。据了解,6月份以来,华北产区农户余粮已十分有限,其中河北南部等地农户余粮基本告罄。尽管,华北产区低质粮源不受人青睐,大多流向深加工企业,但优质粮源价格依旧呈现坚挺向上之势。以河南地区为例,截止6月末,当地低质粮源深加工挂牌收购价维持在2200元/吨,但当地饲料企业采购东北玉米价格则高达2600元/吨,价差已达到400元/吨。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山东等地。此外,随着仓储成本的增加,目前山东、河北等地贸易商已开始出现惜售心理。

      5、进口玉米数量大幅攀升。据海关数据统计显示,继2010年和2011年下半年大量进口之后,2012年我国玉米进口量进一步大幅攀升,其中1月份创下75万吨的历史高位,1-5月份我国进口玉米187.62万吨,高于上年同期的2.43万吨,也超过2011年175.3万吨的进口总量,其中183.89万吨来自于美国,占进口总量98.0%。由于美国玉米具有价格优势,4、5月份我国进口美国玉米数量增加。2011/12年度美国玉米出口中国数量达到504万吨,剔除上年到货量,2012年将有392万吨美国玉米运抵中国。如果将第二季度中国采购玉米计算在内,今年我国进口玉米到货将超过550万吨。

      (三)国际市场

      国际玉米价格连续攀升。6月中旬开始,美国玉米“天气市”启动。6月最后一周,美国农产品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期价更是连续攀升。整个6月份,CBOT玉米7月合约由月初最低551美分/蒲式耳上涨至月末676.2美分/蒲式耳,累计涨幅22.7%;12月合约收盘价由6月15日最低506美分/蒲式耳上涨至656.6美分/蒲式耳,累计涨幅29.8%。同时,随着美国玉米大丰收希望“遇挫”,前期市场最大利空(美国玉米单产创历史新高)正在逐步消化,甚至被干旱天气所逆转。

      此外,国际玉米价格连续攀升,导致我国进口玉米完税成本不断增加。据数据统计显示,自6月中旬开始美国7月船期玉米进口完税成本已经由2370元/吨上涨至2520元/吨,累计上涨150元/吨,涨幅6%;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目前南方港口玉米码头报价承压于对于6月底7月初集中到货的忧虑,目前优质玉米实际成交价降至2520元/吨,近月玉米进口已暂不具优势;而美国11月船期玉米完税成本也由6月上旬不足2200元/吨上升至2480元/吨,累计涨幅280元/吨,涨幅13%。

      三、下半年市场形势展望

      展望后市,尽管由于2012年国内玉米供求紧张形势较前两年明显缓和,市场对于上涨预期也大不如从前,导致今年上半年国内玉米市场并未重演2011年一路上行的走势。但后期在可供应量逐步减少、采购成本进一步提高及市场需求季节性回升的大背景下,国内玉米市场仍将向好发展。不过,玉米生长期天气变化、进口玉米批量到货及小麦替代玉米等诸多不确定因素也将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

      (一)国内市场

      1、播种面积增加,天气或成“炒作”题材。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今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为3430万公顷,较上年增加2.6%。当前播种面积已成定局。因此,播种面积的增加对产量的影响预期将告一段落,在丰产预期强烈的市场背景下,已经缺乏更多的利空炒作题材。随着东北产区的玉米进入苗期的天气敏感阶段,后期天气变化对玉米苗期的生长将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天气的不确定性将为市场提供更多的利多炒作题材。

      2、种植成本继续提高,为玉米价格提供支撑。由于物价以及石油产品价格上涨,今年农资涨价依旧明显。据调查,今年我省化肥上涨10-13%,种子因生产运输成本上升也略有上涨,人工费上涨。各地耕地租金平均每公顷较去年增加2000元,达到8000元。同样,今年黑龙江哈尔滨地区种植成本也主要体现在人工、租地以及燃油价格上涨上。其中,租地成本上涨尤为显著,今年价格达到6000-6500元/公顷,较去年每公顷上涨1000元,涨幅20%,为后期玉米价格提供有力支撑。

      3、农户存粮逐步售罄,玉米采购成本进一步提高。据了解,目前东北不少地区农户存粮水平不足一成,用粮企业收购难度明显加大。同时,华北产区农户余粮逐步售罄,大部分贸易商因市场价格不符合预期而表现惜售。其中,部分粮商表示,由于根据历史经验来看,每年7月中旬农户余粮售罄之后贸易商销量均会呈现明显上升态势,因此目前其并不急于销售库存粮源,预计真正销售旺季将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份期间。考虑到三季度国内玉米采购将逐步由从农户手中收购转向贸易商粮源,后者仓储成本逐月增加势必导致其心理价位逐步提高,进而推动国内玉米价格上行。

      4、消费旺季来临,饲用玉米消费有望阶段性回升。由于2011年下半年至今年年初我国生猪养殖业经历了较长的盈利周期,国内能繁母猪存栏比例明显高于去年同期,预计随着疫情后仔猪存活率上升,三季度国内中大猪存栏比例回升将有望支撑国内猪料消费季节性增长。同样,在中秋、国庆两节消费旺季的带动下,预计7月中旬开始国内肉鸡补栏有望回暖,进而推动后期肉鸡料消费,届时对玉米消费的影响有待于关注诸如小麦等因素的影响。

      5、局部产区新麦品质下降,下半年小麦替代玉米比例存变数。随着6月中旬全国冬小麦主产区收割完毕,局部产区新麦品质下降已成市场共识,其中出现在湖北、安徽和江苏南部等地的小麦赤霉病,霉菌毒素超标问题令市场担忧后期新麦在面粉加工以及饲料中的使用情况。有分析认为,赤霉病可能导致我国新季小赤霉有近2000-3000万吨无法正常使用(相当于2011/12年度国内饲用小麦总量),从而使今年小麦丰产的局面大打折扣,若果真如此,那么今年下半年国内小麦替代玉米的比例可能有所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受天气干旱,美国、俄罗斯、黑海地区小麦作物相继受损的情况下,自6月上旬开始,国际小麦价格已经超过玉米,其替代优势也正逐步减弱。

      (二)国际市场因素

      美国玉米产量受损对于国内市场的影响。当前,因干旱天气导致美国玉米产量受损,对于国内市场最为直接的影响便是后续玉米进口量。根据有关部门统计,自6月份至今,我国玉米进口完税成本已经大幅攀升,其中,远月12月船期玉米进口成本价格更是较前期低位上涨近400元/吨,现逼近2600元/吨。至此,我国再以低价进口美国玉米的愿望很可能成为泡影。同时,目前美国中西部地区干热模式正在悄然改变玉米供应格局。随着美国低价进口玉米时间窗口的再度关闭,后期国内市场供应将寻求“外援”的难度也将增加。

      综上所述,今年二季度,因养殖业需求迟迟不见起色、深加工企业收购渐入尾声、进口玉米大举入境及新麦上市等因素陷入持续调整。种种迹象表明,在今年国内玉米市场供求格局改变的背景下,其后续上涨空间恐难及前两年。但随着6月份美国玉米“天气市”展开,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开始走稳,尤其是美国玉米遭遇大旱已引发大涨行情,我们预计下半年国内玉米市场行情仍将易涨难跌。从微观角度来看,三季度北方港口库存维持相对历史高位水平,后期南方港口到货以及进口玉米到货节奏可能令南方港口再度承压,同时,国储拍卖以及今年中小型贸易商存粮较多可能成为后市不稳定因素。但从宏观角度来看,新季小麦霉变问题的后续处理、天气对国内外玉米小麦产量的影响以及全球货币供应问题目前均有利于三季度玉米市场向好发展,只是考虑到今年美国新玉米上市提前,三季度后期市场风险也不容小视。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小编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6010.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