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三农热文 » 正文

    订单农业农民三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6-29    资讯整理:农业供求网    
    导读

      “手有订单,种养不慌。”近年来,订单模式在各地方兴未艾。先找市场,再搞生产,充分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然而,在一

      “手有订单,种养不慌。”近年来,订单模式在各地方兴未艾。先找市场,再搞生产,充分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然而,在一些地方也存在订单履约率不高,甚至订单变废单,给农民造成损失。说起一些打着订单农业旗号,却在算计农民的行为,农民真是又恨又怕:一怕因信息闭塞,无法分辨,被忽悠跌入陷阱。如头些年一些地方炒芦荟苗,某公司大肆鼓吹种芦荟一本万利,并兑现几户种植户合同,让农民信以为真,纷纷跟进。该公司把1.2元一棵的芦荟苗以200元卖出,与300多户农民签订合同,骗取560万元,然后人去楼空,卷钱而逃。后骗子虽被判刑,但农民损失巨大,很难挽回。

      二怕市场波动,订而不收,维权索赔难。近些年,特种种养因效益高,许多农民跃跃欲试,但风险也不可小觑。因为一旦订单价高于市场价,不少企业就可能转嫁损失,违约坑农。安徽某县辣椒制种是特色产业,有一年辣椒种子市场上一斤卖至上千元,个别公司见有利可图,就与农民签收购合同,农民播种上万亩。但过一二年辣椒种子供过于求,市场上每斤跌至200元,公司为保自身利益就找种种借口,压级压价拒收。农民想打官司,但合同订得不细,条款含糊,想维权也难,即使费时费力打胜官司,也得不偿失。

      三怕政府“包办代替”,把好事办“砸”。一些地方政府帮民致富心切,看到某种特产作物市场俏销,不做认真调查市场走势,不考虑本地具体实际,就大张旗鼓,引导农民种这种那,并“越位”替农民代签合同订单,有的甚至没合同只有口头协议。结果一旦市场有变、出现卖难,农民叫苦,政府被动。如广西某地政府,看到喜树加工成药品(喜树碱)每公斤卖12万元,就发动组织农民“退耕还林”,不种粮食种喜树,一下子扩种1万亩,但对喜树加工企业收购,只是口头协议,没有合同约束。结果过一二年,喜树碱市场下挫到每公斤4万元,企业因加工无利可图,又拒收喜树,使农民进退两难,损失巨大。政府费力不讨好,陷于尴尬境地。

      订单农业是契约农业、信用农业,本是为农民增收开辟的新路,但由于市场风云变幻,订单缺乏监管,诚信体系未建立等种种原因,给农民带来诸多风险。由此可见,如何让农业的订单变成“保险单”,给农民吃下定心丸,还有不少工作要做。

     
    (文/农业供求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农业供求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5705.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