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国内农业 » 正文

    吉林省:现代农业建设走出新天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20    资讯整理:爱农网    
    导读

    粮稳民安,农兴国富!务农重本,国之大纲!近年来,吉林省农业农村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吉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落实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毫不松懈地为吉林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贡献力量。2月16日起,新华网吉林频道将刊发系列文章,展现省农业农村厅的担当、作为、成绩。

    粮稳民安,农兴国富!务农重本,国之大纲!近年来,吉林省农业农村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吉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落实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毫不松懈地为吉林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贡献力量。2月16日起,新华网吉林频道将刊发系列文章,展现省农业农村厅的担当、作为、成绩。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现代农业建设的质量。近年来,吉林省坚持把建设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根本点着眼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上,探索新模式,趟出新路子,取得新突破。

    “智慧农业”以数字化引领农业现代化

    手机、电脑成了新农具,数据成了新农资。四平市铁东区小塔子村的永发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全村各地块的农业气象信息。近年来,这个合作社利用数字农业管理系统,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探索“智慧农场”生产经营模式。

    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将玉米生产管理分为10个阶段35个关键决策环节,并结合土壤墒情、气象等因素出具了一套完整的种植规划方案。同时,针对合作社现有农机和托管的耕地量身定制了一套智慧农机方案,其中包括自动驾驶、无人驾驶、耕地质量监测等功能。在生产过程中,合作社通过平台已经实现了作业任务下达、农机调度、农机作业轨迹、农机作业质量等功能。在经营管理上,平台上的上市公司财务团队为合作社预算所有支出,大大节省了合作社生产经营成本。

    “通过智慧乡村建设改变了农村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手段,提高了工作效率。”四平市铁东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铁东区全面启动运营“数字村”信息网络,开启了吉林省实施“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先河,成为全省首先实现“数字村”全覆盖的县区。

    网络铺就的“信息高速路”,给乡村产业带来了实惠。在延边州和龙市八家子镇桑黄基地,物联网监控云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精准控制温度、湿度,给“难伺候”的桑黄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基地的桑黄种植量已经超过百万段。

    “数字村”是数字吉林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近年来,吉林省把数字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推广智慧农业、直播带货、共享课堂,让数字技术融入乡村生活,以数字化引领农业现代化。截至目前,吉林省已完成9个市(州)123个“数字村”试点建设;建成益农信息社8358个,覆盖全省88.5%以上行政村。

    融合之路提升农业价值链

    2022年10月,长春市九台区红光村入选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坐落在饮马河西岸的这个小村,素有“稻村”美誉。该村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实行村企联营,以稻为媒,衔接农田建设、乡村旅游,以规模化发展优质水稻产业,走上了一条现代农业新“稻”路。

    从入秋开始,红光村的大米订单纷至沓来,稻米加工厂的生产线忙个不停,工作人员将“有机米”“种子米”“胚芽米”等产品发往全国各地。育种、种植、加工、品牌建设、农旅融合,农业产业链越来越长,附加值也在不断提升。“我们的大米依托‘吉字号’的品牌优势,销路更广了。”新米上市的时节,红光村村民赵先生看着不断增多的订单高兴地说,“企业将村里的大米打造成品牌,一斤大米少的卖到6元,高端的能卖到40多元。”

    村子美了,村民富了,红光村又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在产业发展和富民增收的基础上开始探索乡村文旅之路。

    红光村在稻田边种植鲜花,修建栈道、观景平台和景观小品,来观光的人可以走进稻田看美景、闻稻香、听蛙鸣……与稻田诗情画意相呼应,村里还建设了一座现代农业稻田公园,如今这里也成了村里新的“网红”打卡地,稻田成了风景也能增收。

    为了把农、文、旅融合做强做大,红光村开始谋划建设“一河两岸田园综合体”,将开设朝鲜族民宿、特色美食街等,丰富旅游业态,让红光村更加聚人气、有活力。目前,由吉林农业大学和企业合作的水稻深加工项目已落户九台区,利用水稻加工过程产生的稻壳、稻糠等副产物,开发了面膜、纤维食品等12种产品,红光村借此开始谋划布局一二三产融合,持续推进稻米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

    品牌引领吉林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品牌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灵魂”,品牌盛则农业盛,品牌强则农业强。

    蛟河市黄松甸镇在吉林乃至全国小有名气。这里木耳产量多,质量好,还有一个年交易量20亿元的市场,黄松甸木耳的价格影响着全国木耳价格的走势。在黄松甸镇伟光村黑木耳产业园区,各样的菌袋整齐地摆放在棚架上,形状各异的黑木耳从遍布菌袋四周的小孔中探出头,长势喜人。

    农民在“品牌”战略的引领下,实现了增收致富。“我们村95%的村民都选择种植黑木耳。我种植5万袋春耳和3万袋秋耳,一年挣了10多万元。”谈起收益,村民孙进民很开心。

    2021年,黄松甸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万元,90%以上来自木耳。这里不仅没有外出打工的,每到定植、采耳、交易季节,还吸引附近林业局、蛟河市和全国各地的千余务工者。立足一个资源,围绕一个商标,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食用菌特色产业为黄松甸人描绘出美好“钱景”,也让大山深处的“黑色瑰宝”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绽放夺目光彩。

    近年来,吉林省立足独特资源禀赋,实现了从偏重规模和数量的“吃饭农业”,迈向更加倚重质量和效益的“品牌农业”。

    吉林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围绕农业的白金(大米)、黄金(玉米)、彩金(杂粮杂豆)、铂金(人参)、黑金(黑木耳)“五张名片”,将品牌与地域、农耕、民俗文化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吉字号”农产品品牌,带动一批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快速成长,农产品品牌市场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大幅提升,有力促进了吉林省大米、玉米、杂粮杂豆、人参、食用菌、畜牧等产业优化升级。

    如今,吉林省重点培育79个市级以上区域公用品牌,188个企业品牌,267个产品品牌。全省有效使用“两品一标”产品数量1382个,其中有机农产品160个,绿色食品1198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4个。

    近年来,吉林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加快发展特色效益型现代化大农业,同时调优产业结构,构建新格局,打造新引擎,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农业生产从传统转向现代,从增产转向提质,进一步做强做优全产业链,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文/爱农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爱农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19865.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