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委获悉,自重庆持续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以来,截至去年底,全市化肥使用总量已实现连续5年递减、农药使用总量连续10年递减,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7%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7.7%,比2017年分别提高15%、5%、78%,农业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农业面源主要包括化肥污染、农药污染、畜禽粪便污染等,是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方面。持续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加快农产品绿色发展、补齐农村生态环境短板,保障城乡居民米袋子、菜篮子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为打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重点围绕用肥用药重点产业,建立了规模种植主体减量清单,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以及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等措施,实现化肥、农药使用总量持续下降,2020年分别减少到89.8万吨、1.62万吨,比2015年分别下降8.1%和11%。
同时,重庆以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大力补齐治污设施装备短板。截至去年底,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9.74%,比2018年提高8.57%。
除加强农业污染源头治理外,全市更加注重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通过加强秸秆露天禁烧管理,引导开展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等综合利用。目前,全市有11个区县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仅去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量达到760万吨左右。
“接下来,将以化肥农药减量技术为抓手,巩固深化整改成果,力争今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减少0.3%左右。”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