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如画,溪水潺潺,花果飘香,村富民安。无论是东丰县人与鹿的和谐共处,还是东辽县朝阳村里夜市喧嚣,7月的辽源,在尽享山水田园景色的过程中蓄积乡村振兴的蓬勃力量。
7月16日,辽源市召开统筹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会议全面落实全省乡村旅游发展大会、千村示范创建百日攻坚动员部署会精神,统筹推进全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从而进一步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
完善机制 形成管理闭环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脱贫攻坚重心全面转向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辽源市坚持“稳”“防”两手抓,全面启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现脚踏实地起步、生动良好开局。
辽源市紧扣“总体稳定”这个关键,坚持“四级书记一起抓、党政同责一体抓”的高位推动机制,完善辽源市制发的五个方面43个制度,落实市县乡干部包村包户、行业监督监管等责任,继续开展党政主要领导遍访活动,以上率下推动“四个不摘”深入落实。继续稳定“先诊疗后付费”“五点双享两救助”等教育、医疗、住房、饮水民生保障政策,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就业帮扶、兜底保障、“一事一议”救助等精准帮扶机制。
辽源市坚持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两手抓,在继续实施2020年制定的《关于巩固脱贫成效保障稳定脱贫的贯彻落实意见》和《返贫风险防范监测和骤贫处置工作机制实施办法》基础上,依据《吉林省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方案》,结合实际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形成了基层摸排、行业筛查、平台监测、分析研判、交办反馈、跟踪落实等机制及配套制度,确保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落地见效。由扶贫部门、行业部门组成工作小组,对易返贫致贫人口,紧盯收支状况和“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等,采取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三位一体”监测方法,线上实时比对监测、线下定期实地摸排,形成“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管理闭环,确保及时处置、动态清零。
多措并举 全面保障
辽源市扎实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摸排整改提升专项行动。认真落实“一贷二奖五免六助”“雨露计划”等政策措施,持续做好控辍保学和“一对一”跟踪帮扶,确保困难家庭适龄子女“有学上、上好学”。深入实施健康扶贫计划,持续落实“先诊疗后付费”等基本医疗政策,充分发挥全市47家定点医疗机构作用,实现诊疗就地就近、结算方便快捷。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脱贫人口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坚决筑牢“五道防线”,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风险。建立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动态监测机制,强化日常排查管护。全面实施城乡饮水一体化工程,计划投入资金4.45亿元,铺设管网2890.63公里,建设饮水工程428处,新打井346眼,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年底将达到95%。持续落实“五点双享两救助”保障机制,符合条件的4510名脱贫人口已全部参保并领取养老金。保持低保扶贫“两线合一”标准不变,农村低保提高至4080元。同时,及时落实残疾人补贴政策和临时救助措施,为脱贫人口提供全方位、常态化、网格式的政策兜底,全面保障基本生活稳定。
加强监管 跟进服务
县区出台《扶贫资金项目及资产监督管理办法》和《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性文件,建立健全产权责明晰、用管护规范的管理运行机制,严格监管脱贫攻坚以来形成的扶贫项目、公益性和经营性资产,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抓好产业、光伏等扶贫项目资产后续运营维护,建立明细台账,分类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规范收益分配使用,深化拓展消费帮扶措施。目前已确权资产规模1.56亿元。紧盯资产管理、项目收益、利益分配等重点环节,严格落实公开公示制度,确保项目建设精准、资金安排精准、分红覆盖精准。聚焦全市特色种养业提升和帮扶带动主体培育发展,做好“优”“特”战略的依法监管保障和持续跟进服务,促进扶贫产业发挥最大作用、释放长远效益。
抓特色 稳就业
促进稳定就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硬任务、硬举措、硬支撑。积极培育乡村特色产业,持续实施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延续面向脱贫村和脱贫人口的支农再贷款、小额信贷、产业收入保险等金融服务政策,优化“政府+企业+贫困户”“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小商品加工+转移就业+贫困户”等产业扶贫模式和就业等发展类政策,推动扶贫产业提档升级,有效促进脱贫人口稳就业稳增收。积极促进稳岗就业,坚持落实关于就业创业的37条政策措施,深入开展就业意愿调查,以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稳岗留工”等专项行动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和岗位信息推广,持续扩大就业总量,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面向农民工、脱贫人口等群体实施各类技能培训,增强素质就业、技能就业能力。举办线上线下系列主题招聘活动,精准服务企业用工,精准对接务工需求,拓宽就地就近就业途径。持续抓好乡村公益岗位的开发与管理,统筹岗位规模和薪金待遇,确保有意愿的脱贫劳动力得到优先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