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农村是主体。农村要发展,产业是基础、是支撑。为打牢夯实产业振兴这个基础,虞城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中心综合调配农村优势资源,认真贯彻实施产业兴农、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兴农的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制定出“南药、中菌、北蔬菜”的发展规划。在扛稳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中药材、速生菜、食用菌和高油酸花生”等高效特色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中药材 开出致富“金药方”
7月9日,走进虞城县城南208省道旁的扶阳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大老远就闻到浓浓的白术、党参药味。宽敞明亮的厂房、干净卫生的生产车间、堆放整齐的成品仓库,忙碌的工人伴着隆隆的机器轰鸣声,各类中药材的炮制、煎煮、切片、包装、配发等环节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派蒸蒸日上的繁忙景象。
该公司技术总监杨万里随手抓起一把剪切好的药材,自豪地说:“这就是我们公司药材种植基地生产的白术,从药农手里收上来后,再进行深加工,加工好的饮片销往全国各地。厂区现有年产量5000吨的中药饮片加工生产线一条,可对白术、桔梗等40余味中药材进行加工。我们正在规划新上马药食同源的生产线一条,占地1600平方米,建成后年产量可提高到6000吨。”
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广大群众发家致富的“金药方”。自精准扶贫施策以来,该县共有6000余户、13000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依靠种植中药材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不仅如此,还将中药材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建设生态友好型小镇。界沟镇耕地6万多亩,光药材种植就有3.5万余亩。全镇围绕“三产融合”思路,让“一产多起来、二产强起来、三产活起来”,挖掘人文景观,并依托中药材发展自然景观,打造四季有药、三季有花、常年碧绿的生态旅游小镇。2020年,界沟镇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河南省中药材之乡”“河南省中药材十强县示范基地”“河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十大规范化种植基地”等。
目前,虞城县现有156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及销售,从业人员8.6万余人,拥有年产5000吨以上中药饮片规模生产企业3家、工商注册药材初加工企业63家。虞城县还被授予“河南省优质中药材生产示范县”称号,列入豫东平原优质中药材核心产业集群,是全国中医药促进会确定的“中医药产业发展试点县”。
小荠菜 成为富民大产业
荠荠菜是一种药食两用蔬菜,它以绿色生态保健而为人们所青睐,所以说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对荠荠菜的需求日益提高,种植前景十分广阔,中央精准扶贫施策以来,虞城县经作中心依据市场导向引导农民优化种植结构,着力发展荠荠菜种植,几年来,荠荠菜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政府指导、市场引导、企业带动、科技推动。“公司+合作社+农民+基地、产、供、销一体化”的生产格局,荠荠菜产业已成为虞城县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特色农业,绘就了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产业兴旺发展、农民富裕富足”的美好图景。
为了扩大荠菜种植规模和高质量发展,虞城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中心主导成立了由专家团队组成的虞城荠菜协会,一方面加强技术指导,一方面培育壮大荠菜经纪人队伍,扩大影响,拓宽销路,同时利用扶贫项目资金,扶植大户上生产加工设备。一系列举措,让荠菜种植、加工和销售配套共同发展,逐步形成了种植、加工、仓储、销售、物流等完整的产业链条。
如今,虞城县以利民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乡镇42个村1000多户群众发展种植,全县种植荠菜面积已达12万亩,荠菜种植及深加工企业22家,年均总产量稳定在15万吨左右,产值17亿元。目前,利民镇成为全国最大的集种植、加工和供应于一体的荠菜生产基地,产品远销江苏、上海、安徽、福建等地的大型食品企业。2020年4月,虞城荠菜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小蘑菇 撑起群众“致富伞”
走进闻集乡河南金隆菇业的大球盖菇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朵朵小圆球状的盖菇长势良好,在这里务工的村民们正在采摘大球盖菇,并装箱打包。
“大球盖菇腿粗盖肥、食味清香、肉质滑嫩,富含蛋白质和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享有‘素中之荤’的美誉,是集香菇、草菇、平菇三者的优点于一身的优良菇种。”虞城县致富带头人、金隆菇业总经理利金站说。
在金隆菇业的大球盖菇基地里,采用林间套种、温室大棚立体种植的方式,共种植菌种300余亩,一亩可产2500公斤,线上销售每公斤可卖49.8元,年产值可达3750万元,效益十分可观。此外,种植基地还解决了本乡60余名脱贫户的持续就业问题,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致富奔小康。
“目前,全国种植规模约5万亩左右,我们公司提供的菌种就有2万亩以上。高效益的特色种植,也让周边村民看到了美好前景,许多村民来到基地学习技术。为了扩大规模,帮助更多农民致富,我们为菇农免费提供菌种、技术指导和大型灵芝盆景活体嫁接技术、工艺灵芝盆景制作技术。”利金站说。
此外,在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中心的大力扶持下,虞城县田庙乡“懂菜农业”流转土地1.5万亩,通过创新“公司+订单+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机制,建立了滕湾村温棚基地、高楼村蘑菇种植基地等5个生产基地,常年提供固定工作岗位1200多个,招收临时工7000余人次,辐射带动群众3800多户,其中直接帮扶贫困户561户。公司每年还给予周边13个行政村各5万元的发展经费,用于乡村振兴事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河南懂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集农民土地流转与托管、绿色蔬菜生产与加工、实体销售与网络销售于一体的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综合性现代农业企业。今年4月,该公司旗下的隆世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现代农业合作社。
“用新模式引领新产业,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虞城县金隆菇业和懂菜农业作为现代智慧农业的引领者,将会带领虞城特色农业进入一个新阶段。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南药中菌北蔬经作产业发展布局,从北到南、串珠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三产’融合发展,着力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推进延链、补链、壮链、优链,从抓生产到抓链条、从抓产品到抓产业、从抓环节到抓体系转变,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以经作产业的高质量助推乡村振兴的高质量。”虞城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闫晓峰说。
小花生 种出“致富果”
“我去年种植了10亩高油酸花生,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精耕细作,亩产450公斤,比一般花生每亩能增产50公斤。今年,我又种植了20亩,已经签订了收购合同,又会卖个好价钱。”黄冢乡种植大户李立东,说起种植花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为把花生产业打造成地方特色优势产业,2021年,县委、县政府提出把虞城建成“全国高油酸花生生产基地县”的目标,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高油酸花生种植补贴项目”,通过政府采购方式采购花生种子,以补贴方式发放给农户种植。如今,全县建设高油酸花生高效示范基地5个,每个基地种植面积500亩。按照统一购种、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的“五统一”模式,在沙集乡、黄冢乡、店集乡等乡镇集中连片种植“开农71”6000亩、“濮花9519”6000亩,“漯花4087”8000亩,共计种植优质高油酸花生2万亩,全部实现订单生产。
宏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虞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县长班春丽信心满满地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虞城百万干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同心协力,撸起袖子加油干。稳政策、防返贫、固成果,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促进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依靠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决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开启奋进新征程、谱写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