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国内农业 » 正文

    ​农产品需求增长 农业产业化发展再上新台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1-03    资讯整理:爱农网    
    导读

    近年来,农业产业化已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有效途径。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迎难而上,保持了稳健发展的态势。

      近年来,农业产业化已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有效途径。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迎难而上,保持了稳健发展的态势。2015年,农业部指导各地创建了60个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聚集各类龙头企业2289家。这些示范基地引导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合合作,推进优势企业向优势产区集聚、优势产品向优势产业转变,成为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的样板区。安徽、河南、浙江等省积极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业产业化集群等农村产业融合新模式,将产业增值收益留在当地、留给农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均具有开拓市场,赢得市场的能力,是带动结构调整的骨干力量。强科技、聚人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率先转型升级,引领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分享产业融合成果。


      当前,伴随农业产业化在各地的不断推进,围绕其主导产业的开发、龙头企业和商品基地的建设,引导多方利益主体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力度、规范各方行文,提高效益,进而构建起高效有序运转的产业化机制,是我国农业产业化顺利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已形成四种农村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订单带动、利润返还、股份合作以及服务联结。我国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兴未艾,国家鼓倡的农业产业化、专业合作社充满商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户找到龙头企业就是找到了市场。龙头企业带领农户闯市场,农产品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就可以有效降低市场风险,减少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和产业结构,带动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也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资深投资顾问齐家鹏表示,“要使结构调整不断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有一点显得十分重要,就是要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对接起来。”齐家鹏曾担任我国某食品龙头企业的首席顾问,成功为该企业实现了农业工业化转型升级以及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其列出的一系列的发展方针以及项目方案,为该食品工业实现转型升级,证实了农业工业化不仅可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机构战略性调整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有效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附加值,使农业的整体效益得到显著提高,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使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民从种、养业中获利,可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增加收入,更为龙头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强市场竞争力,以及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农业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拓展产业链、建立组织链、完善利益链、强化服务链的方式,实现了农民经营与规模化、集约化和市场化的对接,成为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有效和显示的途径,是我国农村经营体制和机制的重大创新。齐家鹏表示:“促进农民和龙头企业合作的方式发挥了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市场和管理方面的优势,而产业化中的合同性生产有助于掘弃其单个直接进入市场的大部分交易风险,另一方面则通过农业产业化体系中加工运销企业的部分利润返还,使其在取得务农收入的同时,又分得部分平均利润”。齐家鹏曾成功规划的项目策略包括不断完善和创新,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按照“市场浮动价+合同订单保护价”与农民签订了保底的价格,与农民成为利益共同体,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利双赢,并因此提高亩均效益,实现了农户和生产基地环节分享加工增值和市场扩张成果的目标。


      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战略选择和方向,农业产业化已为市场普遍接受和认可。将农业产业化机制与广义农业相联系,以市场为导向,在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基础上,通过市场经济的契约、合同、入股等形式,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企业化经营,使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三环节整合为一个产业整体的过程。用产业化组织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其实质就是对传统农业观念的更新和拓展,是对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优化组合和合理利用。目的就是要让农业走向城乡互补、产业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道路。农业产业化机制对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进行根本改造,在农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使农业发展成为一个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现代基础产业。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方式,有助于其降低成本,稳定原料来源和保证质量,从而增强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满足市场需求,进而通过多层次、多环节加工增值,取得较高的收益。


      农业产业化的机制由多个主体完成的,而这些主体行为的相互协调和整合状况,将直接决定着整个农业产业化机制的运行效率。其以市场经济体制为背景,适应我国农业市场化、社会化的发展要求的投入机制。齐家鹏表示:“当前,针对产业化企业与农户间的联结方式,应主要着手于强化农业产业化中合同契约的管理。为此,一方面应完善合同内容,严格合同的履行;另一方面应对合同契约的公证、仲裁等采取一系列行政和法律手段。通过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建立经济只需,用法律来规范各方的经济行为,使各主体在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利益分配和违约处罚等方面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而使各方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在互惠互利中自觉协调和规范行为,形成合力,共同参与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在新时期促进农业发展,实现中央提出的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战略部署的要求。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就业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将已经形成产品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实现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一是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支持发展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打造知名品牌,立足控制产业链的关键节点;二是支持农业生产力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与工业产业链形成有效对接;三是支持规模化生产,形成规模经济优势,进一步规范和创新组织模式;四是支持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切实保障农民利益,以龙头企业为基础,以农民土地承包权、受益权入股,把农民的命运和企业的发展牢牢地锁定在一起,更好地调动农民积极性。农业产业化机制结合中央的大力支持力度,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对于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向、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就业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对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爱农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爱农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19343.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