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后稷故里”和“稼穑之地”,近年来,山西省稷山县坚决贯彻山西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工作要求和运城市委“五抓一优一促”安排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牵引,多措并举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走上新台阶、迈向新高地,奋力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从梦想成为现实。
高标准农田增量提质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稷山县着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夯实农业发展的根基。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后,稷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立即复工。稷山县农业农村局和施工单位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组织工人加班加点赶工期,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2019年10月,稷山县获批2019年第一批国家财政渠道安排拟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该项目涉及两个乡镇3个片区8个行政村,建设任务为1.89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任务1万亩。项目正式开工后,稷山县严格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调度制度推进项目进度,同时突出高效节水灌溉和耕地地力提升两方面建设。
“我们将严格程序,跟班作业、加快进度,力争把项目区建设成为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完工后,耕地地力提高0.5个等级,增加效益800余万元。”稷山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董东曦表示。
农业是用水大户。稷山县自2017年11月被确定为全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后,就开始积极探索完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不断改革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有效提高了农业用水效率,促进农业节水和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继续推进引黄工程延伸、汾南扬水灌区改造扩容等项目,使全县粮田灌溉面积不断扩大,水浇地占比达到84%。
随着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稷山县灌溉工程设施得到了及时维护,设施完好率明显提高,由改制前62%提高到76%,提高了14%;全县实灌面积从改制前45.7万亩增加到48万亩,增加了2.3万亩。同时,由于各灌区加强了设施维护、健全了管护机制、规范了灌溉电价,灌溉中的跑冒滴漏现象得到遏制,灌溉利用率明显提高,灌溉成本明显下降。稷峰镇马家巷灌区水价由0.5元/立方米下降为0.2元/立方米;全灌区农户每年总共能节省水费50余万元。
在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过程中,稷山县也如期完成了省级有机旱作农业示范点建设项目:在全县19个村创建了3万亩绿色高质高效小麦节水示范片区;培育发展了2万亩有机旱作节水葡萄、5万亩有机旱作节水鲜桃示范片区,年产量达10万吨,年产值达3亿元。
农业机械化高效升级
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现代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近年来,稷山县致力于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以前在果树地里干活,光是开沟施肥这一项,一亩地就得要4个人整整干一天。”稷山县清河镇果农史建新说,“现在有了开沟施肥机械,一个农机手一小时就能把一亩地的活干完,老百姓真正实现了从种田变看田。”
不仅如此,当地许多农户如今也用上了打药机。“以前打药,一亩地需要一个人干一整天。现在有了打药机,只要一个小时就能干完,而且打药机比人工打药效果更好。”史建新说道。
史建新的深切感受,正是稷山县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一个缩影。稷山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心在推进“率先实现农机化综合示范县”项目过程中,不断加强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推广。
自2016年以来,稷山县先后投入资金近600万元推进农业机械化相关工作,使得全县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79.3%。据介绍,这一数据高出全市平均水平6.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9.5%。稷山县也因此连续3年被确定为全省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县。
在新技术、新机具“双新”推动下,稷峰镇兴斌农机专业合作社引进购买了山东潍坊爱地高低隙植保机械1台、开原泰斗粮食烘干设备1套,补齐稷山县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中植保、烘干晾晒的短板;清河镇二虎合作社引进推广了九大类17台果园管护机械生产设备,填补了稷山县全程全面农机化中果园管护机械的空白。
当“铁牛”翻腾在希望的田野,稷山县又开始了智慧农机系统平台建设,坚决把农业机械化进行到底。
从2016年至今,稷山县投入上百万元,先后购置安装了8套信息网络设备,建设了“农机风采、精准作业调度指挥、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机协同办公”云平台四大子系统。如今,信息化平台已经完成初步建成,稷山县正通过广泛宣传和一线指导,让广大农机手更熟练地掌握农机操作技术,更好地服务农业发展。
特色农业多点开花
作为传统农业县,如何在农业产业上做大文章,在特色农业上做好文章,稷山县一直在探索。
近年来,稷山县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以粮、枣、畜、果、中药材五大主导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板枣是稷山的一大特产。目前全县有千年以上古板枣树1.75万株,500年以上古板枣树约5万株,枣树栽植面积达15.3万亩,有10万农民从事板枣种植,板枣总产量6000万公斤,总产值6.3亿元。2017年,稷山板枣生产系统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现代农业板枣示范园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国家级板枣公园”;2019年6月,稷山板枣生产系统成功入选“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名录库”。
经过20年的发展,如今,以晋龙集团为代表的蛋鸡养殖,已成为稷山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稷山县也成为全省第一养鸡大县。截至2019年,该县蛋鸡存栏量达到1350万只,仅养鸡一项年产值可达16亿元,养鸡纯收入可达5亿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780元。
凭借板枣种植优势和蛋鸡养殖优势,稷山县大力推进粪污高效处理综合利用模式,建立鸡粪污资源化利用长效机制,带动蛋鸡养殖业良性、生态、绿色发展,初步形成了“板枣种植—板枣加工—饲料加工—蛋鸡养殖—有机肥加工—板枣种植”的循环产业链。
而稷山县太阳乡小阳村又以种植山楂为特色。该村村委会主任兼向阳山楂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云山介绍说,2012年4月,他与全村6户山楂种植户合伙成立了合作社。通过学习和实践,他研究出了改留花为疏花,“以枝换果”的短枝型种植技术,使商品果达到95%。如今,小阳村是当地有名的“优质山楂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向阳山楂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成为稷山县首个拥有“国字号”头衔的合作社。
还有稷山县蔡村乡东蒲村村民宁太保带头成立的泰丰果蔬专业合作社,融水果种植、果品销售、贮藏、新技术推广为一体。合作社高标准示范园生产的水果连续参加了3届运城果博会,代表稷山参加了满洲里和霍尔果斯运城果品推介会。此外,该合作社还被农业农村部定为“科技示范基地”,并获评“中国质量AAA级示范社”。
据稷山县农业农村局介绍,目前,稷山县建成了5万亩稷山板枣现代农业省级示范区、万亩滨河葡萄休闲观光现代农业示范区、万亩双季槐米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示范区、5个百万只蛋鸡健康养殖标准化现代化示范基地等一批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促进了该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了稷山发展现代化农业水平。
同时,稷山县还拥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120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797家,特色农业产业家庭农场58家,拥有30余家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范围涵盖红枣加工、蜜枣加工、畜产品加工等产业。
农旅融合助推转型
在助推板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稷山县按照“三产挖潜力壮规模”的思路,以建设国家板枣公园为载体,挖掘整合县域内独有的后稷文化、羲和文化、大佛文化等各类文化资源,同板枣文化相融合,开展农业体验、休闲观光等项目,推动一二三产深度有机融合。
稷山县在提品质、创品牌、促销售的基础上,投资建设了万亩板枣观光示范园、万亩生态枣业观光建设区、5万亩板枣观光旅游大循环圈,打造出了全省唯一的集旅游、休闲、观光、采摘、农家乐为一体的高标准万亩板枣生态观光园区。该项目成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先进典型。
近年来,借助一年一度的板枣文化节系列活动,稷山县深挖千年枣树资源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宣传万亩枣林的生态价值和旅游价值;注重板枣产品的包装设计,针对不同年龄层的消费者对板枣进行严格的分等分级,体现板枣的文化内涵和营养价值;在展现稷山板枣特色的同时,高品位建设包含观景台、板枣文化展厅和板枣观光旅游园区等,多种形式、多措并举扩大稷山和稷山板枣的知名度。
此外,稷山县重点工程——大佛文化园建设项目,主要由“一佛一塔一阁”东南亚风情和民俗文化体验景观组成。目前该项目中的稷山塔、观景楼主体已经完工。未来,景区将成为集大佛文化、农耕文化、板枣文化、养生文化、生肖文化于一身的文化大观园。
逐梦希望的田野,高奏丰收的凯歌。新时代新征程,稷山县委、县政府将带领36万后稷儿女,改革创新,扎实苦干,奋力建设天蓝地绿、生机盎然的幸福美丽新家园,谱写高质量转型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