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国内农业 » 正文

    黔江: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落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14    资讯整理:爱农网    
    导读

    一条条水泥路向四面延伸,一座座农家新居拔地而起,一个个特色产业开花结果。月月有变化,年年有发展,在黔江,处处展现的是脱贫攻坚带来的新面貌。近年来,黔江干部群众以“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以不胜不休的决心意志,战贫困、拔穷根,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绘就了一幅幅充满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美好画卷。

      一条条水泥路向四面延伸,一座座农家新居拔地而起,一个个特色产业开花结果。月月有变化,年年有发展,在黔江,处处展现的是脱贫攻坚带来的新面貌。

      近年来,黔江干部群众以“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以不胜不休的决心意志,战贫困、拔穷根,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绘就了一幅幅充满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美好画卷。

      “三讲”讲出脱贫动力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为激发干群脱贫内生动力,黔江区搭建起扶志扶智、讲好“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我的创业故事”三个讲故事平台,分享他们自己的故事。全区形成了个个干实事,人人讲故事的氛围,有效激活了脱贫攻坚“一盘棋”,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黔江区金溪镇因自然条件恶劣,耕地面积少,被当地人称为“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全市18个市级深度贫困乡镇之一。2017年9月,田杰被市卫健委扶贫集团派驻到金溪镇长春村担任第一书记,从此便与大山结缘。

      背包、护膝、胶鞋是田杰的三件宝。近两年来,这身行头已经成为他的标配,因此当地老百姓送给他一个称呼“背包哥”。

      “我们来是干事的,觉得责任在那里,就会发自内心地去做事情,把事情做好。”田杰在金溪镇组织的“我的扶贫故事”宣讲时说,背包里装着的不仅是扶贫手册,更是一句脱贫的承诺、一份脱贫的责任,承载着村民脱贫的希望。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黔江区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撸起袖子、挽起裤腿,与风雨为伴,与苦乐同行,耕耘在扶贫一线,身体力行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演绎了不少感人的扶贫故事,也涌现出一大批不等不靠、自强自立、苦干实干的先进个人和群体。金溪镇望岭村、马喇镇印合村、白土乡等多地都坚持每个月组织一次脱贫攻坚三个讲故事宣讲会,极大地激发了干部群众的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黑溪村民王贞六,已年满70岁,五六年前他还是建卡贫困户。近几年,靠着一群蜜蜂,依靠勤劳的双手,勇于改进蜜蜂养殖技术,不但自身成功脱贫,还带领25个贫困户摘帽。

      有人惊叹王贞六短短5年创造的奇迹。“只要定好目标、铆足干劲,脱贫不成问题。”王贞六说,山里人致富难,好比一副重担压在他们身上,但他们并没有放弃改变命运的希望。

      王贞六靠养蜂实现“逆袭”,通过几年的奋斗摆脱贫困,还带着其他贫困户一起走上奋进的养蜂路。2019年10月17日,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王贞六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他的脱贫故事,以榜样示范的引领作用,激发了其他贫困群众奋发向上、脱贫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无论是“背包哥”田杰的“扶贫故事”,还是王贞六的“脱贫故事”,都充分展示了黔江广大困难群众,在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用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用顽强的意志改变命运、用智慧的头脑开创明天的鲜活事例。

      近年来,黔江区创新开展“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我的创业故事”宣讲1300余场次,广泛宣传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引导4万余名贫困群众彻底摒除“等靠要”思想,新时代“黔江精神”激发了土家儿女战胜贫困的豪情壮志,涌现出31名“最美帮扶人”“最美扶贫人”、20名“最美脱贫户”,他们即将在全区春节团拜会受到表彰。

      “三访”访出帮扶活力

      小寒当天,天空中飘着细雨。黑溪镇光明村党支部书记王元平,冒着刺骨的寒风,来到光村明贫困户杨胜菊家中,嘘寒问暖,共同算账盘点2019年的收成。

      杨胜菊的丈夫熊海波,因长年患病,无法从事体力劳动,一家因病致贫。用杨胜菊的话说,要不是扶贫政策,把她们一家纳入帮扶对象,脱贫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

      隆冬的黑溪,正值最寒冷的季节。浓浓的寒意却挡不住党员干部扶贫的脚步。

      “要访出精准脱贫路。”王元平说,精准扶贫,着力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黔江区党员干部通过深入贫困村、贫困户,访贫问苦、出谋划策,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强力推进干部遍访、教师家访、医生随访“三访”制度,深情的足音在黔江大地回响。

      “今天是周末,你们也不休息一下,还牵挂着我家的孩子”“给孩子带来这么多礼物,还不赶紧谢谢老师”“你们平日里工作那么繁忙,还放弃休息时间到我家来家访,真是让你们费心了”……

      这是一组暖人的镜头,镜头来源于太极中学组织一线教师,深入帮扶学生家庭,开展教育精准扶贫家访活动。

      李季洪是太极中学的一名教师。此次家访,她带着极大的热情与关爱,走访了4户贫困家庭。李季洪说,这样的方式给家长和老师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调动了家庭教育的积极性,真正让贫困家庭和学生切身感受到教育扶贫带来的实惠。

      家访是用一颗心灵去感动另一颗心灵。在黔江区,广大教师们利用周末时间,三三两两结伴而行,开展关爱贫困学生家访活动已成为常态。他们以交流谈话、心理疏导等方式,宣讲教育精准扶贫资助政策,了解受访学生家庭困难情况,确保家长全面了解各项资助政策,心中有一张清晰的“学生资助明白账”。

      把脚印留在田间地头,把温暖送到群众身边。黔江区各级党员干部以上率下,像秤砣一样下沉,围着群众转、领着基层干,坚持身进心进,真走真访,带着感情和责任,以党员干部、扶贫队员的辛苦程度换取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

      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和党员干部全员参与,122个区级部门、285名市区干部、30个乡镇街道组成驻村工作队,帮扶贫困村实现全覆盖。5052名干部与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2327名乡村教师入户家访7万余次,749名“白衣天使”上门随访服务3万余人次,做到帮困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做到了摘帽不摘帮扶。

      “三变”变出改革红利

      金溪镇长春村,辖5个村民小组622户1934人,建卡贫困户51户193人,目前已实现全部脱贫。

      2017年启动深度贫困攻坚以来,该村把“三变”改革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牛鼻子”,引领农村“三变”改革交出了满意答卷,昔日的“后进村”,一跃成为全区的“先进村”。

      长春村是重庆市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三变”改革的动力在哪?怎么改?怎么变?

      坡地多且陡,土地含沙量高,保肥保湿能力差,面对自身条件不足,村里干部们也犯了难。

      经过再三考量,村里瞄准了黔江区的特色产业之一:桑蚕业。该产业除了适宜当地的土质和气候外,还具有抗风险性高,见效快,产业“寿命”长的优势。

      在确定发展思路后,长春村抓住“股权”这一核心,积极探索建立多种利益连接机制,为农户提供多条参与途径和收入渠道,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既要做大蛋糕,也要把蛋糕分好。长春村党支部书记万书秦说,长春村坚持“村社一体、合股联营”,采用“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将农户田地林、财政投入资金量化为股金入股经营主体,采取“流转土地收租金、进社务工领薪金、入股合作分利金”“三金齐收”强化利益联结,成立股份合作社5个,带动357户农户变“股东”,入股土地2781亩;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6万元,村集体经济由“空心”成了“实心”。

      围绕闲置土地进行的“三变”改革,让农民在家门口打工成了最好的“营生”,逐渐鼓起了腰包。“我们在自家流转出的土地上继续耕种,还以股东身份获利,极大地调动了种植的积极性。”长春村四组村民田微云说,“像我们这么大年纪了去外面哪里能挣这么多钱,现在一年再怎么也要挣一万多两万块”。

      此外,长春村还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探索“三变”改革之路,发展“桑+菌”、“桑+菜”、一地多种、一季多收、种养结合的立体循环农业,形成“桑+N”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布局,发展蚕桑2517亩,套种羊肚菌260亩,农业结构持续优化,实现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近些年,针对农村部分土地利用率低,土地闲置撂荒等问题,黔江区进行了多次尝试和探索,把不愿种地、不能种地的群众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把闲置的土地流转整合出来,不只是金溪镇长春村实现了效益最大化,石家镇渗坝村、冯家街道寨子社区等地的村民,也纷纷尝到了“红利”的甜头。

      如今的黔江农村,改革春风正吹拂大地。在农村“三变”改革的带动下,沉睡的资源已被唤醒,分散的资金聚了起来,增收的渠道逐步增多,一系列红利一步步释放,农村群众的日子一定会越变越好。

      产业有发展、农民能增收、脱贫有保障,黔江区这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已从脚下伸向远方,贫困群众共同步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梦想越来越近。

     
    (文/爱农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爱农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18810.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