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农业标准 » 正文

    湖北激活动能 壮大产业 富裕农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1    资讯整理:爱农网    
    导读

    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产业发展。近年来,每年的湖北省委一号文件均对乡村产业发展作出部署,《湖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谋划了产业兴旺六大行动,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推动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文件。

      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产业发展。近年来,每年的湖北省委一号文件均对乡村产业发展作出部署,《湖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谋划了产业兴旺六大行动,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推动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全省上下围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狠抓落实,乡村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基础不断夯实、规模不断壮大、业态不断丰富、活力不断增强。产业兴旺,是农村的希望。

      创新发展 增强主体

      湖北省乡村产业发展成效主要表现在:


      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着力在优化结构上下功夫、见实效,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省粮食总产连续6年稳定在500亿斤以上,油菜、淡水产品、茶叶、柑橘、蔬菜和生猪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做出了“湖北贡献”。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主动调减低质低效水稻200万亩,推广“虾稻共作、稻渔种养”绿色高效模式680万亩。

      绿色发展有力推进。持续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攻坚战,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2141个,禁养区内关停搬迁畜禽养殖场(户)12784家,取缔投肥(粪)养殖27.4万亩、珍珠养殖4.5万亩。农药、化肥施用量保持负增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

      支撑水平稳步提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9.2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7%,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

      乡村产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大力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行动,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龙头企业发展质效提升。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972家,主营收入1.1万亿元,居全国前5位。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蓬勃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9.6万家和3.5万个,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效显著。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万人,很多农民通过培训提升技能、发家致富。

      乡村产业形态日益丰富。依托乡村资源,注入新技术新理念,发掘新功能新价值,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创新发展。传统加工方式和现代物流、互联网相结合,应用智能制造、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涌现了大量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全省有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县13个、示范点19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4个、“中国美丽田园”10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40家。2018年,综合收入达到377亿元。推动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推进6个国家级和33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打造20强湖北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培育129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形成了一批特色种养、特色食品、特色手工产业。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推进。通过搭平台、育主体、创模式、建机制,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型业态融合化。通过经营主体带动、主导产业拉动、资源要素促动,培育了农业内部融合型、产业链延伸型、农业新业态型、功能拓展型、产业集聚型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和模式。产业载体多样化。建设了37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28个农业产业强镇,以及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产业融合先导区,形成了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高地。创新创业多元化。通过多渠道培训、多方式引导、多举措激励、多途径推介,建设农村双创园区234个,吸引39.7万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到乡村创新创业。全省推进“三乡”(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工程,先后签约“能人回乡”项目2000余个,完成投资500多亿元。

      利益联结机制日益紧密。将农民就业增收,作为繁荣乡村产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拓展功能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重组供应链,推动资源要素整合,引导产业主体通过订单生产、股份合作、折股量化、利润返还等模式,与农户建立了“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固定租金+企业就业+农民养老金”“土地租金+务工工资+返利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共同体。2018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78元,连续多年位居中部六省第一位。

      产业扶贫成效显著。通过建基地、育主体、强带动、助增收,稳定带动265.9万农村贫困人口,占全省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80.6%。在37个贫困县,建设优质粮油和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基地4685万亩。对507个深度贫困村,实现专业合作社全覆盖。

      查找不足 全面改进

      湖北省乡村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还存在着主体不够强、链条不够长、品牌不够响、质量效益不够高等问题。

      主要表现在“三少一普遍”:即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辐射区域广的龙头企业数量少;农产品加工转化特别是精深加工少;在市场上叫得响、竞争力强、地域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品牌少;休闲农业发展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迫切需要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认真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症结,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建立支撑体系,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提高。

      湖北省委、省政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贯彻落实省委“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这个总目标,牢牢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统筹谋划,科学决策,狠抓落实。

      激发动能 产业融合

      为了履行好所肩负的使命,我们将激发动能,进一步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激活发展动能。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盘活乡村资源,推进资源要素更多流向乡村产业。基本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两清”(清产核资和清人分类),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拓宽集体资产量化范围,完善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规范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调优产业结构。粮食生产及加工是湖北省的大产业,把稳住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在稳定总产、提升品质上下功夫。新建高标准农田34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3万亩,调优产业布局,建设好“三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调减低质低效双季稻、籽粒玉米、非适宜区小麦面积50万亩以上,发展特色薯类、杂粮等作物。调优种养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创建“四园”(高效菜园、精品果园、生态茶园、道地药园)50万亩。科学调控生猪产能,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新增“虾稻共作、稻渔种养” 60万亩。调优生产方式,力争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94%,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提高1.2个百分点,推进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

      育强经营主体。做强做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争取新增10家以上国家级龙头企业,认定一批省级龙头企业,重点培育80家左右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和农民合作社联社试点,推动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举办十大合作社品牌评选活动。抓好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监测认定,新创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00家。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促进产业融合。构建“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推进粮经饲统筹、农牧渔循环,实现农业内部资源共享、一体化发展的融合。推动农业与商贸、文旅、物流、信息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文化体验、科普教育、健康养老等产业。加强休闲农业精品景点线路推介,力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综合收入增速达到10%。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 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加工产业集群,力争农产品加工业主营收入增长8%以上。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222”行动,重点培育潜江龙虾、蕲艾2个省级核心大品牌、20个区域公用品牌和200个企业产品品牌。

      夯实支撑平台。夯实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双创园区、产业融合示范区、“一村一品”村镇和28个农业产业强镇。夯实人才聚集平台,建立多层次多渠道乡村人才引进培训体系,培育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爱科技”的乡土人才。深入推进“三乡工程”,力争到乡村创新创业的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新增1万人。夯实科技支撑平台,培养一批科技研发人才和创新团队,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创新行动,力争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

      推进产业扶贫。持续加大政策、项目、资金的支持力度,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每个贫困县形成2-3个特色鲜明、带贫面广、有竞争力的扶贫主导产业,贫困村要有1个农业主导产业,有条件的贫困村建成“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基地。

     
    (文/爱农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爱农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18696.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