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河南省统计局获悉,新中国成立70年来,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河南省一直把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发展作为拓宽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从而使全省乡镇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促进了乡镇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从乡镇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和结构变化看,2018年,河南省乡镇一产从业人员为2356.9万人,与2007年相比,减少了217.3万人;二产从业人员为1333.8万人,与2007年相比,增加了148.7万人;三产从业人员为1278.3万人,与2007年相比,增加了325.7万人。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增加说明了乡镇二、三产业快速发展,集聚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由2007年的54.6∶25.2∶20.2变化为2018年的47.4∶26.9∶25.7,一产业从业人员占比减少了7.2个百分点,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分别增加了1.7个、5.5个百分比。这种变化表明河南乡镇的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
河南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夯实“三农”发展基础,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农业农村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近年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2018年河南省乡镇有9万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有社员138.6万户,与2007年相比,分别增加了6.3倍和85.8%。农民专业合作社这种现代农业组织形式以其自身特有的民办性、合作性和专业性等优势,发挥窗口、示范、辐射作用,引领着当地及周边的农民逐步迈向增收致富之路。
2018年,河南省乡镇的种植大户数达到7.5万户,畜禽养殖大户数达到12.1万家,家庭农场数达到2.4万家。农业专业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也促进了农业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应用。2018年,河南省乡镇通过验收的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117.8万公顷,占耕地总数的16.7%;设施农业占地面积达到24.8万公顷,占耕地总数的3.5%。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令农民增收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