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时节,黑土沃野,一派繁忙景象。走进梨树县梨树镇高家村,一栋栋建设标准的温室大棚成方连片,一棵棵藤蔓攀长的蔬菜秧苗吐绿含英……孕育着农民致富的希望。
近年来,梨树县大力发展棚膜经济,打造东北地区重要的“菜篮子”基地,逐渐走出一条让农民四季皆可创收的致富新路。截止到2018年底,该县温室大棚总量达到32000栋,棚室瓜菜播种面积7.8万亩,实现产值12亿元,创建26个省级标准化棚膜园区。“一栋棚膜十亩田、一年四季都赚钱”的棚膜经济,让梨树农民的腰包更鼓了、生活更好了。
根植绿色“晒名牌”打造绿色瓜菜之乡
从梨树县西行5公里就到了一个叫高家的小村庄,“九月青豆角”是高家村的特产,全村302户几乎家家都种。在高家村,多干活、多挣钱、比着干、铆劲干是大家的常态。目前,全村共建大棚700余栋,年产出“九月青豆角”400余万斤,产值2000余万元,人均年收入24000元。
这几年,高家村“九月青豆角”已远销北京、浙江、黑龙江、大连等多个大中城市,成为百姓餐桌的“放心菜”。梨树县形成了以高家村为核心的超大型棚膜核心区,在全省首屈一指。
近年来,梨树县精准把握国家和省市农业发展大方向,依靠科技创新提质增效,围绕市场需求做大做强,依托优质资源打造绿色产业基地,在精品农业品牌上下功夫。设立乡村振兴先导区,联合域内六个行政村,依托农业合作社,吸收周边农户,抱团发展棚膜经济,投入技术人才,开展种植培训,坚持资金保障,建立棚膜生产“政银担”三方风险共担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合力打造“绿色瓜菜之乡”。与中检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农产品溯源服务。聘请浙江大学品牌设计团队,全力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全面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梨树白猪”“九月青豆角”“梨树甜瓜”“水果黄瓜”“胜利葡萄”等200多个瓜果蔬菜品种闻名省内外,名优产品走向全国。
抱团发展“好钱景”激发农民创业热情
“现在能过上好日子多亏了这蔬菜大棚。”喇嘛甸镇脱贫户石常海望着大棚里碧绿的蔬菜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他对记者说:“脱贫也不能全靠别人,自己也得努力。”今年他不仅在合作社打工,还承包了两公顷地,眼下他家的草莓也迎来了丰收。石常海算了一笔账,“之前守家在地一年野挣不了多少钱,现在我在合作社里打工每个月工资都2000多元,一年总共能挣四五万元,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太多了。”
一系列好政策、一栋栋大棚的高收益,激发了沉淀在农民心里多年的创业热情。梨树县作为农业大县,以发展设施农业为突破口,以发展棚膜经济为着力点,依托典型企业示范带动,不仅涌现出喇嘛甸镇王家园子村、高家村等蔬菜屯、香瓜村,还涌现出永丰合作社、兴宝农业生态园等棚膜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利用“合作社+贫困户”脱贫模式,吸收周边农户加入共同从事大棚蔬菜、瓜果种植,实现了脱贫人口产业项目分红全覆盖,为村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壮大开辟新路。
搭建产销“大舞台”拓宽农产市场之路
如何让菜农的汗水变成较为可观的收入?优化棚膜产业区域布局,搭建市场销售平台,规范销售市场秩序,无疑成为拉动棚膜经济快速发展,助力品牌升级的有效手段。
梨树县以梨树镇、喇嘛甸镇为中心,重点发展22公里棚膜精品环线,加快梨树棚膜核心区建设;以林海镇、小城子镇、万发镇等节点乡镇为中心,发展乡镇近郊棚膜园区;以白山乡、榆树台镇、四棵树乡等乡镇交通线路为主,发展沿线棚膜园区,加快梨树棚膜产业带建设、庭院棚膜经济建设,不断优化棚膜产业发展区域布局。
全速推进高家村瓜菜批发市场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加快农产品商贸流通业发展。市场占地200亩、总投资5000万元,设立露天大宗蔬菜瓜果贸易区、室内精品蔬菜瓜果贸易区、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大厅、市场商业辅助服务区(餐饮、零售、货运等)、市场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可辐射带动周边乡镇1000人就地就业。
白色的海洋、绿色的银行,农民增收致富的希望。棚膜经济已经成为梨树县经济发展中一道最美丽的风景,谱写着梨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富民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