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重庆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切实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简称市委一号文件),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部署了今明两年全市“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往年的市委一号文件着眼长远、突出当年,而今年的一号文件则谋划了今明两年的“三农”工作。
那么,今年的市委一号文件聚焦哪些领域,会给农村带来哪些变化,农民会获得哪些利好,在农业方面又有哪些扶持政策?
聚焦脱贫攻坚——
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今明两年,重庆将以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为主线,保持决战姿态,坚定必胜信念,下足“绣花”功夫,全力推动脱贫攻坚走深走实。
2019年,我市要确保城口、彭水、酉阳、巫溪4个县整体脱贫摘帽,33个贫困村、10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与此同时,我市将建成全市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实施贫困户动态监测、返贫监测和脱贫成效巩固提升监测。
其中,我市将加大扶贫资金项目和政策举措向深度贫困乡镇倾斜力度,加快实施深度贫困乡镇路、水、电、气、讯等到村到户项目,加强深度贫困乡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等用地需求保障,鼓励金融机构将新增金融资金优先支持深度贫困乡镇。
为巩固深化脱贫攻坚成果,我市将把防止返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攻坚期内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后,相关扶持政策保持稳定,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研究解决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众缺乏政策支持问题,探索开展“临界非贫困村”“临界非贫困户”精准帮扶等工作。同时,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规划衔接、政策衔接和工作衔接,研究制定相对贫困标准,及早谋划脱贫攻坚目标任务2020年完成后的政策措施。
此外,我市将深化鲁渝扶贫协作,深入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健全与中央定点扶贫单位工作对接机制,完善市级扶贫集团结对帮扶制度,深入推进“万企帮万村”行动,进一步构建大扶贫格局。
聚焦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扎实推进粮油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创建,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900万亩以上,特色粮油面积提高到1400万亩
按照市委一号文件要求,我市将紧紧扭住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调结构、强力树品牌、持续夯基础,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市场有效供给。
粮食生产要稳定。我市将划定125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并扎实推进粮油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创建,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900万亩以上,特色粮油面积提高到1400万亩。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确保面积保持在2424万亩。
农业结构要调优。深入实施“十百千”工程,支持每个区县至少打造1-2个支柱产业、打响2~3个拳头产品、培育3-5家农业龙头企业。同时,坚持运用市场办法,每年调减低效作物100万亩,增加紧缺和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创建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三品”建设要强化。大力推进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种研发推广,创建一批果菜茶标准园和畜禽水产健康养殖场,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追溯体系。同时,深入推进“巴味渝珍”区域公用品牌创建,支持创建中国驰名商标,复兴传统“老字号”品牌。
此外,我市还要集中打造20个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区县因地制宜建设1-3个区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统筹衔接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田“宜机化”改造,到2020年确保完成1083万亩、力争完成120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2020年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0%;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到2020年,全市农业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5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