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通讯设备和网络的高速发展,信息化生活方式已经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但是由于农村信息基础设备相对落后,农村信息化发展缓慢,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数字鸿沟越来越大。大力推进科技现代化和农村信息化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物质条件的一项重要内容。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的建设工作,是实现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加快推进新农村信息化。
当前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水平各地区差异较大、不均衡现象极为突出,发展相对滞后,处于只有电视、手机的基础起步阶段,总体水平不高。具体表现在:信息化意识落后。各级农业部门对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的紧迫性、重要性认识不足,乡村建设规划多以经济、环境等规划为主,忽视农村信息化建设,关心支持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社会氛围还未形成,观念的落后和思维方式的狭窄,严重地影响了农村信息化的发展。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业物联网产品和设备还未实现规模量产,支撑电子商务发展的分等分级、包装仓储、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互联网普及率尤其是接入能力较低,各个网络运营商整合度不高,各自为政,造成信息化资源浪费。
体制机制较为固化、陈旧。管理职能和机构队伍建设没有跟上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农村投融资机制尚不健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农业开发模式尚未破题,可持续的市场化农村商业经营模式亟须探索完善。
农村的信息化建设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支持,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分流出大量劳动力资源、资金流和土地资源,从而整合资源发展非农产业,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城镇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其目标的实现可以让广大农民群众在分享信息化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能够为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就实现农村信息化建设途径提出若干建议。
做好农村信息化规划的顶层设计。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同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多部门联动,共同设计国家农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打通部门信息壁垒,打破按行政区划和功能区划设立数据中心的惯例,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按我国农业区划搭建具有权威性、先进性的国家农业区域数字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
整合农村信息化资源、统一规范。委托具有信息化建设技术资质并具备农业农村信息开发经验的企业,对新农村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数字化平台进行统一的规范设计,制定统一标准,根据我国农业区划实际,开发设计相应模块组成管理平台,在通用模块设计中采用统一规范的软、硬件标准,在全国范围统一推广应用,以减少重复开发,节省成本投入。
信息化建设中创新市场化运作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商业参与模式,保证农村信息化建设所需资金,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基础设施投资方式,科学制定信息化服务中的收费机制,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职能边界,尊重市场各方的合法权益,达到各主体的激励相容。允许和鼓励非政府性企业竞争性的参与数字政务、数据库建设,创新融资手段,降低运营成本。
加强引导、培训、宣传工作,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落实信息技术在农村的应用,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信息化意识、信息化思维方式和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专门培训;建立完善的信息化传播平台,将各项涉农政策、农业信息有效传达给农民,提高农业生产力和信息化程度;落实信息化技术必须培养农村居民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农民懂得信息技术对自身的好处,在电脑培训中要注意如何让农民学会电脑技术而不是简单地使用电脑;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形成学生对一般村民进行信息技术帮扶引导效应。
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是推动社会经济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举措,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信息时代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做好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应用,努力跨越城乡间的数字鸿沟,实现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的无缝对接,有效推进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因此,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