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国内农业 » 正文

    人民要论:努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0-27    资讯整理:爱农网    
    导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习近平同志一直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2014年12月他在江苏调研时对江苏农业发展提出要求:要按照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习近平同志一直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2014年12月他在江苏调研时对江苏农业发展提出要求:要按照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近年来,我们把习近平同志的要求和江苏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持续加大改革创新、政策落实和工作推进力度,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

    习近平同志指出:“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价值取向推进绿色发展,对于经济体量大、资源总量少、环境容量小的江苏来说,意义尤为重大。江苏抓住生态环境这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下大决心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推进农业现代化。

    划定生态红线。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严守开发强度红线,倒逼城镇发展模式转型;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优化调整省级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保护区域面积占省域面积的20%以上。在实践中,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坚持生态优先。强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以更大力度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生态财富,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此,我们制定《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实施办法》《江苏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对生态文明建设实行党政同责,纳入干部考核体系。引导苏北地区把良好生态作为发展的基本依托和最大优势,着力发展绿色生产力,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努力使绿色发展成为江苏农业的鲜明特色,使质量安全成为江苏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促进和谐共生。坚持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和耕地质量提升行动,率先实施省级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相协调。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培育发展绿色农业产业,推广可持续、可循环的发展模式。启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促进居住与环境相融合,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以建设“两型农业”为方向

    农业与生态环境关系最密切,既对生态环境有很强的依赖性,也对生态环境产生明显影响。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近年来,面对农业资源环境亮起的红灯,江苏痛下决心,改变粗放的资源利用方式,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

    坚持不欠新账,把资源环境恶化势头压下去,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了让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成为主流的生产生活方式,着重抓好农业投入品、废弃品污染治理,大力整治农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一方面,把过量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减下来。积极推广节肥节药生产技术,组织实施化肥减量增效与农药零增长行动。另一方面,把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上去。围绕“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深入开展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探索农药废弃包装物、农膜残膜等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

    坚持多还旧账,让透支的生态环境休养生息,加快生态保护修复。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依据加快农业产业布局调整。深入开展“两减六治三提升”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大种养业特别是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强河湖管理保护,限期治理黑臭水体,打好治水攻坚战。统筹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全省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2.8%,自然湿地保护率接近50%。

      以现代科技创新为支撑

    现代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江苏抓住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这一关键,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转化能力,推进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现代化,努力为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着力解决科研和生产脱节问题。发挥农业科技在提高农业生产力方面的基础和核心作用,必须合理配置宝贵的科研资源,下大力气解决科研和生产脱节问题,切实满足农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江苏瞄准农业重大科技需求,加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优势农业产业发展。遴选建设1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构建布局科学、专业融合、人才合理、支撑有力的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重点解决农业生产重大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了良好效果。

    着力补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这一短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解决这一问题,离不开有效的转化平台。江苏加快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等各类园区的层次和水平,提升其承接农业资金、科技、人才、项目的能力。加快建设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区,打造“立足江苏、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补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这一短板。

    着力解决科技服务农业“最后一公里”问题。由于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不到位,很多时候农业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阻塞在“最后一公里”上。为畅通科技服务农业的“最后一公里”,江苏大力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科技服务超市建设,推动线上线下农业科技成果交易,打造一站式农业科技成果交易市场。加快信息技术普及推广,提高益农信息覆盖面,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推广运用。

      以构建“三大体系”为抓手

    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提高农业供给能力、供给水平、供给质量,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江苏坚持以构建“三大体系”为抓手,加快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着力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增收富民能力。

    着力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立足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是优化农业产业体系应坚持的重要原则。江苏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统筹安排农业生产布局,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集聚,努力做到在最适宜的地方生产最适宜的产品。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重点发展3个水稻优势产业区和4个小麦优势产业区。推动特色畜禽、特色渔业、应时鲜果向优势产区布局,支持地方发展特色农产品,引导基层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

    着力优化农业生产体系。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生产手段和生产方式现代化。江苏大力推进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设施农业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精细化、绿色化,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控制,严格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贮藏、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管理。加快农业生产模式创新,推广农牧结合、种养结合等生态循环发展模式。

    着力优化农业经营体系。优化农业经营体系对于引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江苏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积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发展,鼓励家庭农场、家庭牧场组建产业联盟,推动农牧业循环发展。规范农民合作社发展,全省农民合作社总数超过7万家,入社农户比例超过77%。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测统配、统供统施、统防统治等专业化服务。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不断完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

      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

    习近平同志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江苏着力抓好引领性强、撬动力大的关键性改革,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不断增强现代农业发展动力。

    充分依靠群众。农民群众既是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主体,也是农业发展成果的分享主体。在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应总结推广各地探索的土地股份合作、联耕联种、“小田并大田”、农田托管等做法和经验,发展符合当地实际和农民意愿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中,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切实保障农民各项权利。

    释放改革红利。深化农村改革可以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制度支撑,释放改革红利。江苏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盘活农业农村资源要素。农村集体产权市场在实现县域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乡镇全覆盖。统筹推进常州市武进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制定“十三五”时期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加快农村地区普惠金融体系建设。

    发展外向型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应抓住我国国际地位上升的有利契机,积极参与全球农业产业链、产品链、价值链分工合作,形成和增强比较优势。江苏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缓解省内资源环境压力,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大力推动优势农产品出口,促进农产品出口结构优化升级。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探索全产业链“走出去”模式,引导企业抱团到海外建立基地和园区,推动外向型农业发展。

    (作者为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

    《 人民日报 》( 2017年10月27日 07 版)
     
    (文/爱农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爱农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17720.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