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钟山区最后5个贫困乡镇“摘帽”,全区18个乡镇或社区头上再无“贫困”二字。截至目前,钟山区只剩下6个贫困村,4741人的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2.8%。钟山区扶贫开发局副局长王贵友介绍,该区通过贫困人口“特惠贷”“户户贷”,以提高贷款额度来解决资金问题。同时,以发展全域旅游业为产业脱贫切入点,以技能培训提升贫困人口素质,从而合理安排就近就业。
月照社区的易地扶贫搬迁生活区紧邻公路,是进入月照养生谷的必经之路,刘汤亮一家的新居就在路边。以前,刘汤亮在外面打工,日子过得还凑合。自从刘汤亮得病后,一家三口就靠在山里种植4亩地的马铃薯和玉米维持生计。2016年,刘汤亮一家走出大山,搬进了的新居。置换的4亩地以一年每亩600元的价格流转给社区,由社区统一种植。同时,刘汤亮开了便利店,又是景区及周边的护林员,看上去挺忙活的刘汤亮实际收入却不多。刘汤亮一家收入的“大头”来源于“特惠贷”的集中投资分红。依据政策,贫困户每人可贷款政府补贴利息的“特惠贷”5万元。社区将贷款集中起来进行投资,3年按照8%、10%、12%的比例分红。这样算下来,刘汤亮一家一年的收入超过2万元,摆脱了因病致贫的境况。
月照社区党委书记杜锦介绍,对于贫困户来说,生活来源主要是三方面:土地流转,入股或“特惠贷”投资分红,自主创业的收入和因人上岗、就近就业的工资。“依靠青山绿水发展农旅结合的发展路径,我们整合‘特惠贷’资金,以及土地和房屋资产,重点打造贵州钟山下扒瓦扶贫旅游生态园、独山鸡火锅一条街项目,在景区周围发展农家乐、乡村旅馆,既减少贫困人口投资风险,又减少政府资金压力,形成双赢的局面。”杜锦说。
顺着蜿蜒的“旅游扶贫公路”前行进入大河镇,这条公路串起大河镇3个贫困村,8个农旅一体化景点。周家寨村就在“旅游扶贫公路”的节点上。周家寨村以苗族为主,是一类贫困村。曾经靠天吃饭的周家寨人,如今当上了股东和技术人员。周家寨人以土地入股凉都农耕文化博览园和嘎尼葡萄庄园,参与分红,一些贫困户经过培训就近到园区打工,在实践中学习技术,从劳务工人转向技术工人,每月工资达到3000多元。大河镇人大主席黄娅介绍,按照“把农业做成生态,把生态做成旅游,把旅游做成产业”的思路,该镇打造全域景区,贫困户通过土地、技术等方式入股成了股东,相继完成了1万亩精品水果、1万亩花卉茶园、1万亩常年蔬菜、100亩名贵鲜花观赏园区的产业整体布局,完成征地4000余亩,入股2.8万余亩,土地征收金、入股分红、流转金、群众务工收入达16680万余元,人均增收3879元以上。
大河镇贫困人口333户,967人,除了政策兜底的低保户和五保户,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的人也比较多。针对贫困人群的实际情况,大河镇成立了公司,整合贫困户“特惠贷”资金,建设物管公司、旅游公司合作参与园区或景区停车场、温泉山庄等项目。公司从盈利中拿出30%反哺给贫困户,用于购买新农合、养老保险以及补助大学生上学,进而解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病返贫人群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