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力建设现代农业强市
“从省现代农业强市综合评价指标来看,我市农业大市排名全省第4,农业强市排名第8,这说明我市农业主要矛盾已由总量问题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我们要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建设现代农业强市为目标,统筹推进农业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争取农业强市综合评价指标进入全省前列。”
在日前召开的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上,市委书记林应武在报告中,围绕江门农业大而不强的发展瓶颈“对症下药”,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打造珠西农产品交易流通中心、创新“农业+金融”模式、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等多个方面,指明了我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迈向农业强市的道路。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传统农业,到种养、加工、流通“一条龙”的现代农业,江门农业要由大变强,必然要树立“大农业”理念,走向产业化的发展道路,着力拉长产业链。
广东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是全省首家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区。按照“一区两园(台山斗山、广海)”模式,建设“一轴一带一心四片区”,将建成全省农产品国际化流通核心枢纽、珠三角产业前移与外延发展承接平台。在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报告中,林应武提出:“加快推进广东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细加工、冷链冷库、物流等关联产业。”
林应武还要求,“加快推动创建国家级新会陈皮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恩平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其中,新会陈皮现代农业产业园将按照“政府主导、园区带动、市场运作”模式,科学布局产业规模,聚集“生产+加工+科技”等现代农业要素,做大做强新会陈皮产业,力争尽快跻身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行列,打造全国农业特色产业标杆。
记者从市农业部门了解到,广东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现已完成完成斗山园区的工可编制、立项和城乡建设用地的调规工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PPP实施方案及项目立项、纳入省财政厅PPP项目库、公开招投标等工作。恩平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正在加快编制《广东省恩平市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和《广东省恩平市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规划》,加大政策、资金和技术整合倾斜力度,加快各项创建工作,积极探索农业产业、资源环境和农村社会可持续、相融合发展创造经验。
此外,我市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为抓手,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资溯源系统,着力破解从田头到餐桌质量安全难题。其中包括,建设市级应急检验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健全完善县级、全面建设镇级农检站和村级移动检测载体。同时,加大源头监管整治力度,开展省级农资监管溯源试点,打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黑臭水体”整治组合拳。其中,我市还创新信息化监管模式,在全省率先实施《基于GIS的农产品农田地理信息系统》《江门市农资产品追溯系统》《江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实现农业规模基地标准化生产全覆盖,以及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诚信档案全建立。
打造珠西农产品交易流通中心
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走出去”,如何补齐农产品流通这块短板?我市提出要打造珠西农产品交易流通中心。林应武认为,发挥我市农业大市和众多“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优势,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和全市1700多家农民经济合作社,整合现有农产品交易流通资源,我市应该打造一个连接港澳、辐射珠三角、带动粤西片区的“珠西农产品交易流通中心”,使之成为我市优质农产品的交易流通配送中心、特色旅游产品集散地和永不落幕的“江门农业博览会”。
打造珠西农产品交易流通中心,江门已经“动起来”。早于7月24日,我市已召开了建设大型农产品交易流通中心调研工作座谈会,研究、探讨建设“珠西农产品交易流通中心”。会议认为,建设“珠西农产品交易流通中心”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需要,是推动江门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的需要,目的是有效解决我市农产品“卖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增效。
与会人员认为,江门打造“珠西农产品交易流通中心”的条件也是得天独厚。通过充分利用我市农业大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众多、特色农产品及其品牌优势,结合我市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的契机,以及我市建设珠西综合交通枢纽的交通区位优势,可以进一步整合和提升现有的资源,建设一个能够幅射粤西、吞纳海内外、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型综合农产品市场,正成为江门建设农业强市的重要抓手。
下一步,我市将通过深入调研,摸清我市农产品市场情况,学习外地农产品交易流通市场建设的先进经验,并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开展“珠西农产品交易流通中心”课题研究,从选址规划、土地指标、水电、交通、税收等方面形成扶持政策,编制可研报告和建设方案,着力整合现有农产品交易流通资源,推动珠西农产品交易流通中心建设。
创新“农业+金融”模式
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拓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从而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农业+金融”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推进剂”。
林应武提出,我市要优化农业“政银保”合作机制,构建“政银保担+企业”模式,拓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功能,形成农业全产业链融资平台。接下来,我市将探索“农业+金融”新机制,优化农业“政银保”合作机制,构建农业全产业链融资平台;全面铺开政策性农业保险,加强与省农业担保公司合作,开展“银担”合作贷款项目;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工作,盘活农业农村资源,加大农业投资力度,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2014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农业“政银保”合作贷款工作,撬动银行资金累计超5亿元,有效缓解了农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风险高”的问题,全市农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此外,我市积极适应新形势,以开平市为试点,积极探索农机购置融资方式,在全省率先创新推出“量体裁衣”式农机具专属信贷产品“农机易”,缓解农民购买大型农机具的资金压力。
今年4月,我市召开了农业金融保险座谈会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会议,我市还与广东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签订《共建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合作框架协议》,这是我市首次引入省级担保公司开展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业务。由此,实现省市共建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破解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工作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保障农民收入的农村稳定的基础。林应武要求,我市要坚持确权工作进度和质量并重,工作基础好的市(区)要争取早日完成,进展慢的要倒排时间表,确保年底颁证完成90%以上,为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奠定基础。同时,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
截至2017年7月31日,我市71个镇(街)共11828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了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占应确权的98.73%;共完成实测耕地面积248.44万亩,实测率111.38%;颁发确权证书32.10万个,颁证率55.80%,位列全省第四。目前,我市已打响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攻坚战”,从加强督导督查、充实工作力量、建立层层约谈机制,以及大力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培训等方面,切实增强做好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力以赴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确保年底前完成颁证率90%以上的目标。
加快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方面,我市将落实责任,强化督促,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以开展“四整治”、抓“三清”、“三拆”、“三建”等为重点,依托乡村规划或者根据村庄实际情况,建立农村人居生态环境整治项目库,充分调动起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意愿,部署开展集中连片卫生环境整治行动。结合“醉美江门100村”、新农村连片示范工程等创建活动,每个市(区)重点规划打造1-2条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亮点路线,以点带面,加快推进全域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