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成为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新动力,通过和电商结合发展,我们进一步拓宽市场,赢得不少商机。”进入夏季之后,正是柠檬销售旺季,搭上“互联网+”的快车,金柠柠檬成为市场的“宠儿”,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李鸿儒告诉记者:“除了借力互联网,我们也紧随农业供给侧改革大潮,不断让产品向着有机、精品化的方向发展,让质量、价格同步提升。”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优化产品产业结构,补齐农业农村短板,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同时,今年年初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2017年,全市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激发农村各类资源要素潜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其实,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道路上,遂宁持续发力,在这过程中有成效、有困惑,也有反思。
成效 农业结构调整 从“小步探索”到“大步迈进”
为了尽快将产品新包装的相关事宜敲定,5月10日一早,四川盛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海洋赶到成都,与一家包装厂负责人面对面商谈合作细节。“今年一季度,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5%左右,借助农业供给侧政策的东风,我们一直在延伸产业链,着力把本土优质农产品变成附加值更高的休闲食品。”
在农业供给侧改革掀起的浪潮中,不少“弄潮儿”勇立潮头,这里少不了“遂宁鲜”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协会、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的身影。
其中,“遂宁鲜”可以说是扛起了遂宁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大旗”。除了盛海食品董事长的身份外,徐海洋还是“遂宁鲜”协会秘书长,对于农业供给侧改革对协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他感触颇深:“现在协会企业越来越多,大家伙一起闯市场,品牌建起来了,去库存也做到了,我市更多的农产品逐渐从‘名品’成为‘名牌’。”
“遂宁鲜”在走向全国市场的同时,我市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深入推进。
现代化生产技术带动粮食大增产,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促进粮油产业发展。2016年,我市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连增”、产量创历史新高,油料、蔬菜、水果等特色产业稳步发展,“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同时,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日益健全,农业投入品监管、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认证管理、追溯管理等管理能力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
“大农业”意识不断增强,构建起来的是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村融合更加协调的发展格局。我市乡村旅游和农产品精深加工、订单直销、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升温,利益联结机制更加完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逐步延伸、畅通,农业全产业链收益显著提高。
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正当时,这得益于我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从“小步探索”到“大步迈进”。
困惑 成本较高土地分散 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受制约
“虽然我们也想实现产品和消费者的无缝对接,但在物流方面受到了一定制约”“想要更新设备,改良技术,但农业本身见效期长,风险也大,厂房租金还日渐增长,阻碍了我们‘提品质’的速度”……采访过程中,一些农业企业经营者向记者道出了发展中的困惑。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很明确——通过结构调整,让农民生产出的产品,包括质量和数量,能够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产地与消费地的无缝对接,解决农产品“多的不好、好的不多”的矛盾。而根本途径是通过改革创新,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从遂宁的实践来看,农业生产成本降不下来,质量和效益的提升都会“大打折扣”,规模化经营受制。
与此同时,我市土地确权登记农户76.4万户、面积368.1万亩、地块632.4万块,户均地块多达8块、地块面积平均不足0.6亩,分散化、细碎化的土地,无法满足规模经营的需要。在我市耕地中,2度以上坡地占80%,其中6~15度达44.6%,大型农机“施展”不开“身手”。
“规模经营主体缺乏,容易造成农业生产经营分散,标准化基地较少,农产品质量可控性较差,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在市农业局相关责任人看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近年来,我市以“遂宁鲜”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为着力点,开展标准化生产(养殖)示范创建和产业化经营,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都稳定在98%左右,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有效提升。
此外,风险问题是发展农业不可忽视的问题,农业经营主体希望相关保险更加完善,也希望能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采访中,多家农业企业负责人提出了这样的诉求。
“近年来,中省财政对种植业的投保补贴主要集中在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粮食作物,去年补贴力度高达65%以上,加上市县财政补助,规模经营户自己仅需负担25%,参保积极性普遍较高。”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突破 以“量”求“质”变 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3月7日,2017蓬溪县乡村旅游节暨天福万象郁金香观赏节开幕,天福万象农业博览园迎来大批游客。其中有本地市民,也有从成都、重庆等周边城市赶来呼吸清新空气、一睹花海美景的游客。这是蓬溪农业从单一的种植业向高附加值的观光农业转型发展的具体实践。
面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痛点,如何找到突破口?
结合发展实际,遂宁把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放在“主攻”方向。
借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乡村旅游,这样的事情并非个例。准确切入消费热点,推动农村资源要素优化重组,农业功能拓展,是实现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路径之一。
通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大环线建设,我市3个县区成为新一轮全省“现代农业(畜牧业)建设重点县”,创建“四川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5个,目前,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
虽然规模化经营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但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平台,开展土地、科技、政策和主体等关键要素集成创新示范,也能够“补短板”,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让五大农业产业园区在打基础、强科技、保安全、可持续上先行,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引领全市现代农业取得新进展。
除此之外,产品结构和品质结构要同步优化,使得农业生产更“绿色”、更标准,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更健全,让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农产品“好而不多、多而不好”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就要吐故纳新。遂宁坚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改革创新托起现代农业产业的设想,将变得真实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