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襄州区经济发展领跑襄阳,连续5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先进区”,连续11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区”。
作为全国闻名的粮食生产基地,襄州区为新型农业发展做出了哪些有益探索?它的“1号工程”招商引资做得如何?有哪些成功经验?本报记者进行了探访。
土地流转之魅 耕种6000多亩田只需25个人
每年五六月份,余海舟总会想起小时候割麦子的场景。
天刚蒙蒙亮,一家人就带着干粮、水出发了,一直忙到天黑,再连夜把割好的麦子拉回家。即便这样,来年青黄不接的时候,也免不了为糊口发愁。
那时,他就萌发了一个梦想:让家人不再受饿,更要解放双手,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有更多时间抬头看看白云蓝天。
如今,他的梦想成真了。
他和小伙伴合资成立的襄阳坤禾生态农业公司(以下简称坤禾公司),流转土地6000多亩,订单式种植土豆,年产值3000多万元。更难能可贵的是,土豆种植机械化程度达80%,打理6000多亩土地,只需要25个劳动力。
这一切,都缘于4年前那次美丽的邂逅。
余海舟是襄州区石桥镇吴集村村民。“2013年,我上网时无意间得知,百事公司在内蒙古等多个地方都有土豆生产基地,唯独在中部还是个空缺。我就想,我们家家户户都种土豆,为什么不去试一下呢?”他说。
双方一拍即合,很快签订了“一斤一元”的收购合同。拿到订单的余海舟随即找来3名同学,集资2000万元,注册成立了坤禾公司。“因为是订单式生产,我们不用为销售发愁,价格也不随市场变化。我们一心一意就想着怎么种好土豆。”为此,他们先后进口了价值900多万元的马铃薯播种机等农机设备,开始在家乡的土地上大展拳脚。
订单农业之效 “公司+农户”让村民收入翻了番
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坤禾公司流转的土地从本村延伸到邻近的四五个村,甚至远到河南邓州都师镇,种植规模也从最初的1000多亩扩大到6000多亩。
余海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土豆平均亩产6000多斤,一季下来产值就是3000多万元。土豆收获后,我们再种包菜,收成好的时候一亩地也可收入几千元。除去投入成本,光是种植土豆,一亩的纯收入就超过2000元”。
公司的成功,在村民中产生了示范效应。
村民们纷纷加入余海舟的队伍。就拿吴集村来说,目前已有10多家种植大户、几十家散户搭上了坤禾公司的“快车”。“以前,我们主要种小麦,一年下来平均家庭收入在2万元左右。改种土豆后,仅仅是土豆这一季,每年的收入都超过了3万元,再加上秋季作物,家庭年收入应该在4万元左右,比以前翻了一番。”
让村民们如此有信心的,就是坤禾公司实行的“公司+农户”的农业合作模式。
5月10日,记者在吴集村采访时看到,2000多亩土豆花海连成一片,甚是壮观。“现在正是它们长膘的时候,再过半个多月就可以收割了。”坤禾公司主管母会东从田里拔出一株土豆苗,查看着长势,对记者说。
农村电商之利 让农产品借大平台走向全国
在襄州,这样的订单式农业并非个案。
记者在襄州区邮政农村电商运营中心采访时,几十名工人正把成堆的土豆分装成5斤一箱。“我们从双沟、石桥、张湾等地的农户那里收购土豆,然后以9.9元一箱的价格,通过邮乐购平台,销售到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手中。”襄州区邮政公司总经理夏武告诉记者。
记者在展示大厅看到,除土豆外,该中心还网络销售食用油、锅巴、柳编等农产品。
指挥大家分装土豆的尚洪涛说,“邮乐购是邮政集团公司面向全国的网购平台,我们的农产品从今年初上线,至今已销售1万多件,光土豆都卖了10000多斤”。
但在襄州区商务局副局长王建林眼中,这并不是农户们卖产品的唯一途径。
从2014年开始,该局便着手农村电商建设。他们依托G70(福州-银川)高速襄阳北出入口的便利交通,打造了襄阳最大、最专业的物流基地——光彩物流基地。
“依托物流基地,我们正在引进4大电商品牌——阿里巴巴村淘、北京慧聪网、河北移联网信和深圳淘实惠等。目前,这些项目都已达成合作意向,将于近期签约。”王建林介绍。
对于农村电商的便利,40岁的李传国最有发言权。
这位来自襄州区黄龙镇的农民,此前一直在外打工。去年3月,他接触到了移联网信。随后,他回到家乡,成立襄阳移联网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接手了一个小超市。“开业第一天,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我们就卖出了3000多元,而这个超市在我接手前,每天营业额也就1000多元。”在超市里,他指着琳琅满目的货柜对记者说。
“互联网+”之快
为龙头企业插上腾飞翅膀
除了为农产品找出路,襄州区商务局最看重的,还是辖区内龙头企业的发展。
这两天,邱秀双有些兴奋,他不住地给王建林打电话,询问签约时间。“快了,快了,估计这个月中旬就可以签了。”王建林这样告诉他。
邱秀双是湖北元大粮油集团副总经理。他说的签约,是指与移联网信的战略合作协议。去年底,在襄州区商务局的牵线下,湖北元大接触到了移联网信。移联网信是全国知名的农村电商,食用油是必需品,且需求量很大,一天要卖出2万-4万件,折合200-400吨。
结果,双方一谈,元大的生产规模刚好合适,除了供应原有客户和市场外,还可以再满足移联网信的供货需求。今年4月,双方经过洽谈,很快就达成了战略合作意向。“如今,双方已拟定好合同,就等着签约了。”邱秀双说。据他介绍,元大集团目前的生产能力为日产800吨,且实行全自动化生产,年销售20多亿元。“我们自己也搞过电商项目,但那些都是小打小闹,年销售额也就在300万-500万元之间。如果有了移联网信的渠道,相信我们的销售额肯定会大幅提升。”对此,邱秀双充满了信心。
招商引资之速
20天引进东风井关
1000多年前,孟浩然凭一首《登鹿门山》,名扬天下,开创了唐朝山水田园诗派。
如今,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方水,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1号工程”的招商引资正如火如荼。“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的田园风光,正被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工业园区所取代。
5月11日,在襄州区纪委副书记杨建鹏办公室,采访数次中断——他太忙了。我们采访他,却是冲着他的另一个身份来的——东风井关项目秘书。
这并不是一个官方职务,却是终身的,只要没退休、没离开襄州区,就要一直干下去。
这要从2014年说起。那时,杨建鹏还是区委办公室副主任。“襄州区是一个农业大区,年产小麦近30亿斤。然而,却没有一家像样的农机制造企业。”杨建鹏说。为此,当年6月,当得知东风集团欲和日本井关农机株式会社合作建厂的消息后,区委就立即派人前往对接洽谈。“我们6月份去洽谈,7月15日就签了协议,前后不过20天。”杨建鹏说。从此后,他就成了该项目秘书。
今年2月8日,总投资15亿元的襄阳东风井关项目一期工程竣工投产,标志着我省跻身全国一流的农机装备制造基地之列。
在襄州区招商局局长张君华眼中,这就是招商引资的“襄州速度”。
而提起襄州速度,不得不提另一个重大引资项目。
时间回到2007年。当时,山东鲁花集团欲在中部地区建生产基地,当他们找到襄州,区领导连夜洽谈,最终将鲁花的生产基地留在了襄州。
如今,襄阳鲁花成为鲁花全国布局中的重要一子,去年产值26.74亿元,上缴利税5100多万元。
正是这种决心和劲头,让襄州的招商引资各项考核连续5年位居襄阳第一,其中利用省外资金在县域经济考核中位居全省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