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国内农业 » 正文

    到亿万农民中寻索决策伟力—农业部2017年百乡万户调查活动综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12    资讯整理:爱农网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调查研究成果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调查研究成果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
     
      2011年,农业部启动了百乡万户调查活动。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百乡万户调查活动是部党组抓的一件大事,是农业部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行动,是改进调查研究的有效形式。三农工作者只有先下田头再回案头,作出决策才更有准头。”
     
      今年是百乡万户调查活动的第7个年头。2月20日至4月13日,农业部分两批派出27个调查组、108名干部和农业科技人员,严格按照轻车简从、不扰民、不搞层层陪同的要求,深入全国27个省份开展调查。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农业部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今年的工作主线,并围绕这个主线提出了36项重点工作。为探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良方良策,今年百乡万户调查活动聚焦4个主题:粮价下行对种粮积极性的影响、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情况、新型经营主体产业扶贫情况以及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带着问题,各个调查组放下架子、伏下身子,甘当农民的学生,深入农业一线、深入农村基层、深入农民群众,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
     
      “今年百乡万户调查活动,最大特点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更加务实力求实效,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的问题开展主动调研,抓住不放,为推动中国三农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农业部党组成员、人事劳动司司长毕美家说,调查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得到中央领导高度肯定和农民群众欢迎。
     
      以市场化为方向的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正确的。各地通过结构调整、种养结合等多种方式,积极应对粮价下行影响,有效扭转“谷贱伤农”现象
     
      2016年,玉米确实是一个热词。主要原因是,这些年,我国玉米产量、库存量、进口量“三量齐增”,严重供过于求。
     
      针对这一状况,去年国家启动了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将实行8年之久的玉米临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定价、价补分离”,这是我国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一件大事,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场标志性硬仗,备受关注。
     
      黑龙江、吉林等省调查组反映,以市场化为方向的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正确的,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取得了明显成效。
     
      首先是促进了玉米价格回归市场,改变了近年来玉米市场价格不断提高、库存不断增多、补贴和亏损不断增加的局面,形成了正常的市场流通秩序。
     
      其次是提高了国产玉米竞争力,国内玉米市场价格逐步与国际接轨,进口玉米不再具有价格优势。农业部预测,今年玉米进口量有望低于去年水平。
     
      第三是促进了玉米结构调整,2016年调减籽粒玉米近3000万亩,仅黑龙江就调减了1900多万亩,农民开始种一些效益高的作物。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收储制度改革政策,积极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带领农民取得了玉米面积调下来、粮食产能稳固住、农民增收持续的良好效果。2016年,全省粮食总产1211.7亿斤,继续保持全国首位。
     
      吉林省公主岭市怀德镇,素有“中国油豆角之乡”的美誉,当地农民种植油豆角亩产4000-4500斤,2016年每斤油豆角均价1.5-1.7元,扣除成本,亩均纯收入6000元左右(不含自投工),相当于一公顷玉米的收益。
     
      当然,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比如农民种粮收益下降,生产积极性受挫,个别种粮大户“毁约弃耕”,甚至大面积撂荒等。
     
      调查显示,长期以来,由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尤其是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导致种粮大户的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之所以出现“毁约弃耕”现象,主要因为粮价下跌、土地流转价格高位,盲目扩大经营规模,最后“崩盘”。同时,也有种粮大户利用粮价和地租“双降”之机,选择“逆势接盘”。
     
      如何应对粮价下跌?从调查看,各地通过结构调整、种养结合等多种方式,积极应对粮价下行影响,实现了提质增效,有效扭转了“谷贱伤农”现象。
     
      譬如,辽宁朝阳县采取“稳粮、扩经、优畜”等措施,增加农民收入;江苏泗阳县通过提高单产、提升品质、共享服务等,提高种粮比较效益……
     
      尽管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成效卓著,但随着气温快速回升,农民手中还有不少余粮,东北部分地区集中售粮压力凸显。这也提醒我们,在改革中要做好风险防范,做到“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库存粮”,防止出现大面积“卖粮难”。
     
      农业部表示,今年将坚定不移把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推向深入,继续调减“镰刀弯”等非优势产区玉米面积1000万亩,改种优质食用大豆、杂粮等作物。
     
      耕地轮作休耕试点,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影响农民收入为前提,在技术模式集成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但须防止“非农”“长休”两种倾向
     
      “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中央部署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余欣荣强调,“能不能抓好这项工作,是对农业部门党性和工作作风的检验,也是对农业部门创新意识和工作能力的考验。”
     
      为切实做好这项试点工作,2016年,农业部会同中农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10部门,制定实施方案,协同推进落实。
     
      据了解,中央财政安排14.36亿元资金,在东北冷凉地区和北方农牧交错区实行轮作试点500万亩,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和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实行休耕试点116万亩。2017年又分别增加1000万亩和200万亩。
     
      从调查情况看,在推进轮作休耕的工作机制、技术模式集成、政策框架构建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在技术模式上,在轮作区实行“一主”与“多辅”结合。“一主”就是玉米与大豆轮作为主,“多辅”就是实行玉米与薯类、杂粮杂豆、油料作物、蔬菜及饲草等作物轮作。在轮作上,注重比较效益,让农民改种的作物收益不减。在休耕上,注重收入保障,与土地流转费用基本相当。
     
      比如吉林省汪清县构建了县统筹、乡监管、村落实的监督机制和“两审核一公示”“延后发放”的轮作补贴发放机制,有效促进了当地米豆轮作;甘肃会宁县建立了全县耕地休耕轮作试点地块管理系统,方法科学、工作高效。
     
      虽然轮作休耕试点取得一些成效,但它毕竟还是新实践,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试点中一些地方也凸显出不少问题,比如补贴资金没有落实、农民积极性不高、轮作模式不尽合理、休耕地块选择标准不统一等。
     
      河北调查组建议,在试点区域内,按建制整村整方推进,定期轮换实施试点,便于结构调整和平衡群众需求;根据粮价波动和土地收益等因素科学制定补贴标准,既要考虑休耕农户合理收益,也要兼顾非休耕农户心理承受能力。
     
      中央明确要求,开展耕地轮作休耕试点,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影响农民收入为前提,休耕不能减少耕地、搞非农化、削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调查组建议,在深入推进耕地轮作休耕试点中,要特别防止一些地方借轮作休耕之名行占用耕地之实,搞非农化。同时,还要防止“长休”倾向。
     
      农业部强调,轮作休耕是生态保护措施,不是发家致富措施,千万不能让轮作休耕演变成了农民弃地、耕地撂荒。
     
      在这方面,我国台湾地区有深刻教训。对休耕的农户每公顷给予1万元补助,休耕补贴加上老农补贴,其净收入远高于耕作所得。因此,近年来申请休耕的面积越来越大,而农民领取休耕补助后疏于农田管理,导致不少良田成了荒地,地力不断下降。目前,因休耕补贴远远大于种粮收入,河北等一些地方已经出现农民争相要求休耕,出现“僧多粥少”现象。
     
      调查组建议,当前,有关部门要抓紧探索适合不同地区的轮作模式、技术标准和地块选择方法,建立监测体系,实现休耕轮作监测全覆盖。要未雨绸缪,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经验教训,对可能出现的倾向性问题及早做好预案。
     
      毕美家表示,调查组了解到的情况以及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都将成为农业部继续开展好耕地轮作休耕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韩长赋部长、余欣荣副部长分别在《百乡万户调查情况反映》上,对贵州、湖南两省耕地轮作休耕试点调研情况作出重要批示,也反映出对调研成果的高度肯定。
     
      新型经营主体在产业扶贫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发展产业切实提高了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拓宽了农民脱贫增收门路,保证了脱贫效果可持续性
     
      从去年开始,农业产业精准扶贫成为百乡万户调查活动的重要内容。从调查结果看,目前,各地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在行业、资金、技术等方面优势,拓宽了农民脱贫增收门路。同时,也涌现一批服水土、接地气的典型范例。
     
      ——一粒花生。河南正阳县是全国花生生产第一大县,常年种植面积150万亩,年产量约40万吨。如今,正阳县已打造成花生良种繁育基地。仅此一项,全县可增加收入8亿至10亿元。
     
      为最大限度挖掘花生产业价值,正阳农民将花生秧和花生壳作为畜牧饲料卖给龙头企业,用于生猪、湖羊养殖,实现“变废为宝”。围绕花生深加工,正阳相继引进了君乐宝乳业、维维集团等知名企业。
     
      目前,正阳县已构建了“花生种植+花生机械+秸秆综合利用+花生深加工”的花生全产业生态体系,搭建了多行业全面协同发展的大舞台。
     
    (文/爱农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爱农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17159.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