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环境友好和产品安全为重点,完善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新机制
绿色发展是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要着力构建绿色安全与品质、效益、品牌相结合的新型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和新型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机制。
1.着力生态修复建设机制。推进耕地、水、生物和森林等资源的保护和生态高效集约利用,加快农业生态环境的修复和农业环境污染的治理。完善以生态公益林和农田防护林为主体的生态补偿制度,探索生态服务价值市场化方式实现路径。
2.完善生态循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设机制。创新推广粮经结合、种养循环、粮饲牧结合和林牧结合等多种高效生态循环模式,推动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创新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机制。
3.完善安全农产品“产出来”、“管出来”机制。加快全面构建“从田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的安全生产体系、监管体系和农产品安全惩戒体系建设。
以多元投入和两个市场为重点,完善现代农业开放发展新机制
全球化下的现代农业是开放的生产经营体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顺应需求、市场、要素、环境的变化,利用国内外的资源、要素、市场,进行调整整合供给的过程。
1.构建开放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和投入机制。深化农业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社会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建设的领域和范围;积极探索通过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等方式支持农业PPP项目;创新政府农业产业投融资平台,推进区域农业担保基金、产业基金的设立,探索混合所有制形式建设农业园区和区域农业设施建设,形成政府财政投入、集体经济投入与社会投入的有机融合。
2.农业深度开放的发展机制。要积极稳妥推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以市场价格来引导推动农产品调结构、降成本、去库存;要在国际化竞争中培育和发展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按比较优势原则调整农业和农产品供给结构,持续推动有中国文化特色内涵的农业产业如桑茶产业产品的出口,带动传播中国农耕文化。要协同共助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利用资金、技术的相对优势在全球进行战略性跨国投资、贸易、战略购并,整合农业供应链、产业链,提升我国农业国际分工的地位;进一步实施农业“引进来”战略,进一步缩小我国农业科技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积极推动区域合作,加快研究推动RCEP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亚太自贸区的农业区域合作。
以护农、强农、惠农为重点,完善现代农业共享发展新机制
持续普遍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全面小康建设、让农民共享现代化发展、增强获得感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1.加强农业法治护农机制。强农护农惠农的农业政策法律是支撑现代农业发展最有力保障。要构建精准高效的新型农业支持保护机制,明确重点支持对象、重点支持内容、重点领域,在投入、补贴、金融、保险、用地、用电等方面创新支持手段和方式,提高支持效果。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建设,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要积极推行农业现代化考核评价工作机制,发挥评价“导航仪”、考核“指挥棒”作用。
2.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强农机制。要突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农业机械装备建设在农业发展中的基础保障作用,加大政府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建设高产稳产的标准农田。深入实施测土配方等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提高耕地地力。要突出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智慧农业建设,促进农业生产向设施化、智能化、精准化转型,着力构建信息化、智能化与农业机械化、工厂化相结合的现代农业装备体系。
3.加快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惠农机制。通过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确立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利、宅基地、承包地、农房等财产性权益。通过股权、土地经营权、资源资产等农民各类权益资产发展多种形式经营合作,多路径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通过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农业经营性收入。积极创新价格保险、收入保险等险种,用市场机制有效化解农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稳定农业收入。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产业业态,提升农业价值链来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农民家庭非农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