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科学部署,成为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指引。
浙江历史新方位对“三农”工作提出新要求
清醒地认识和把握浙江“三农”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可以推动浙江“三农”实现高水平发展,努力把浙江打造成为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三农”发展标杆省份。
浙江的农业正处在加快向现代农业迈进的关键节点。高效生态现代农业是浙江农业的前进方向,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目标。目前,随着浙江进入“四化同步”快速推进的新阶段,新的农业发展形势和发展条件要求必须锚定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始终坚持市场导向、生态导向和富民导向,全力构建新型农业产业体系,培育集约化家庭经营和产业化合作经营相结合的新型双层经营体制,按照“产业精致化、精品精优化、分工精细化、农地精耕化、加工精深化、技术精准化、装备精良化、环境精美化、主体精英化”的要求,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浙江的农村正处在持续加快“聚变”的重要阶段。改革开放之初,浙江农村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乡村裂变”特征。进入新世纪后,浙江以农村环境整治为重点,促进城市各类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了“乡村蝶变”。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两富”“两美”浙江建设深入,浙江农村进入了城乡产业生态融合发展的“乡村聚变”新阶段。浙江农村发展应顺应城乡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产城融合、信息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新态势,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形成美丽乡村、美丽经济新增长点。
浙江的农民正处在加快向新型角色转化的全新时期。新市民和新型职业农民是浙江农民发展转型的角色新选择。近年来,浙江坚持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既注重推进就地就近城市化,也注重逐步改变进城从事非农产业农民的身份,在教育、医疗、公共卫生、就业保障等方面与市民享受同等待遇,做到“想进城”“能进城”的农民在农村“转得出”、在城市“留得下”,为土地流转和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同时,围绕“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问题,大力培育适度规模的新型经营主体和一批懂技术、有本领的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技术推广带头人,储备一批现代农业发展紧缺人才,引领更多的职业农民进入农业领域,创造新技术、新模式。
深刻把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难点
浙江的农业正面临着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的关键时刻,推动浙江农业转型升级必须把握好重点和难点。
农业产品有效供给与农业消费结构变化不相适应。随着浙江进入中上收入地区发展行列,全社会消费需求发生了升级,从原来的追求温饱型消费向小康型消费转型。其中,大众健康意识的觉醒以及消费能力的提升,使得社会对农业和农产品消费的生态绿色品质、个性多样特征以及观光旅游体验等方面的需求快速上升,浙江消费结构升级速度居于全国前列。但目前浙江农业和农产品供给未能完全适应这一消费趋势的变化,特别是在农业新型功能、新型业态、新型产品、新型主体、新型平台的培育成长方面,还缺乏系统的谋划和有效的作为。这一矛盾是构成当前亟需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动因所在。
农业产出效益与农民持续增收奔小康的要求不相适应。现阶段,浙江已进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快速道上,确保农民群众的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是重头戏,也是短板。集中反映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不宽、门路不广、持续增收难度增大,单纯依靠农业产量的增长来增收的空间已然十分有限,急需寻找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新路径、新空间。
农业政策制度供给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亟需新动能不相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体制创新和农业政策创新的支持。经过多年实践,我国基本形成了以价格支持为基础、以直接补贴为主体的农业支持政策框架体系。各类支农惠农政策和资金较多,但在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创新推广PPP模式、推动金融资源向农业农村倾斜等方面,改革力度和创新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在如何进一步促进农村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增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等方面,缺乏系统的制度设计。
此外,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还存在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增大、成本攀升与价格低迷长期共存、库存高企与销售不畅、小生产难以对接大市场等矛盾,有待进一步破题。因此,要重点围绕改善农业生产供给结构、提高农业生产供给效益等方面入手,深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双提升。
高质量系统性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产品结构调优、生产方式调绿、产业体系调新的要求,持续推动浙江农业绿化、农村美化、农民转化。
进一步发挥市场的力量,激励农业生产供给转型升级。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和市场需求导向,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化战略,通过农业生产的绿色化、产业化、标准化、清洁化,使浙江的农产品形成大众名牌产品和小众高档精品相结合的农产品品牌结构,全面提升浙江农产品的品质品位和附加值。顺应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推动农旅结合、农文结合和“农业+互联网”,使休闲农业、养生农业、有机农业、智慧农业、文创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蓬勃发展。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和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省的实施为契机,加快构建覆盖全省主要农产品和主要经营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全面实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做到一品一策、一证一码,为提升浙江农产品在市场和社会上的知名度和诚信度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农业绿色化和品牌化的基础,优化农业的生态环境、消除农业的污染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极为艰巨的一项基础任务。浙江应充分利用实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环境治理的成果,进一步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力度,全面开展整洁田园、美丽庄园、美丽生态牧场建设,继续强化农村环境整治,统筹抓好土壤污染防治、化肥农药减量等各项工作,大力改善农业生产基础环境条件。同时,把美丽田园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绿色农业与美丽乡村相得益彰的新格局,推进美丽乡村升级版的建设。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关键性举措是培育与现代农业、品牌农业相适应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加快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支持高校毕业生、工商企业主、城市文化人、农业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等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业,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使这些“新农人”和“农创客”成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新生力量。
加强改革创新,全面构筑新型支农惠农强农政策体系。加快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改革,推动农地经营权、承包权的市场化价格形成,确保在农地流转中提升农地使用效率。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入市改革,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努力使农村的资源变成农业农村发展的资产,变成农民增收致富的资本,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整合落实支持农业农村创业创新的市场准入、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用地用电、创业培训、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发挥政策合力。鼓励社会资本下乡,引导和规范各类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农村并取得合理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