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各地由南向北陆续进入春耕春管的大忙时节。
减化肥、减农药、保生态、重有机,提升农产品的品质,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今年我省春耕生产中绿色的发展方式已成为各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出亮点……
眼下,正值草莓采摘销售旺季,高平市南城办上韩村的奶油草莓采摘园抢抓上市时机,推出微信点赞摘草莓活动,吸引了市民前来采摘品尝,这着实让这个草莓采摘园热闹了一把。
“这里的草莓个大、味甜,还有微信点赞活动,不仅能体验采摘草莓的乐趣,还经济实惠,今后还会带孩子一起来体验。”听到市民这么高的评价,老板李忠信也笑得合不拢嘴。他说:“草莓娇贵,种植草莓的土壤必须一年一换,不可重复使用,化肥必须使用农家肥,不添加化学肥料,绝对的绿色无公害食品,这就是我们家草莓个大味甜,群众评价高、口碑好的原因吧。”
绿色的生产方式为李忠信带来丰厚的回报,和往年相比,“绿色”是今年春耕的一个亮点。目前,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春耕生产正在我省各地陆续展开。
打造绿色有机种植示范园
在永济市卿头镇千亩有机冬枣产业示范园区内一派繁忙景象,200余名工人正热火朝天地搭设棚架、覆盖棚膜,给枣树施有机肥、拉枝、整形修剪……这个千亩有机冬枣产业示范园区正是永济市为进一步推进冬枣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果业转型升级而引资兴建的。
近年来,由于一些冬枣产区一味追求产量,导致冬枣品质下降,失去原有风味。随着生鲜电商对高端水果需求的不断加大,一家一户生产方式与供需矛盾不断增加,冬枣产业迫切面临改革与转型升级。
为生产高品质冬枣,山西中农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永济流转千亩土地,以“标准化生产、全流程监控、统一品牌运作、电商平台销售”为核心,引进先进设备,采用不同模式,利用物联网智能化管理,打造出有机冬枣产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样板。他们明确提出了“不让化肥进枣园、不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农药、不使用任何激素”,生产过程全程监控,产品安全可溯源,还原冬枣真实品质。
园区将通过中农乐千乡万村APP平台果品安全溯源系统,从枣树的发芽到产品上市,整个生产管理过程全部记录上传,让每一颗冬枣都可以安全溯源。通过园区的典型打造、示范引导,让市场倒逼枣农生产出高品质的冬枣。这是中农乐董事长杨良杰的想法。
据了解,中农乐这种“技术+基地+产品+品牌+运营+销售”的全产业链闭环模式,是立足于规模化、标准化、有机化、循环化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这种模式现已在永济冬枣产业示范园落地。下一步,将应用到樱桃、核桃等产业,以此打造永济有机农产品的示范航母。此举在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果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可以给更多的果农、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涉农企业带来示范和借鉴。目前,中农乐在永济冬枣产地实施的这种“技术服务、基地建设、安全溯源、电商销售”四位一体生产模式已吸引来京东、苏宁、亚马逊等国内各大电商,并计划在冬枣成熟之前举办永济市首届冬枣电商节,拓展销售市场。
从无公害向绿色提档升级
阳春三月,室外还是寒风习习,阳高县大白登镇小白登村日光温室里鲜嫩的黄瓜已挂满秧条。这里正在进行着一项刷新阳高蔬菜种植新记录的科技试验,7项技术催生出“火山岩富含硒绿色蔬菜”。
据了解,7项技术包括:利用火山熔岩人工建造饱含硒的土壤,生产特有的富硒蔬菜;以农家有机肥、抗重茬菌剂、腐殖酸改良土壤,增加作物抗逆性;用熊蜂自然授粉,使果实周正、饱满,无激素残留;利用丽蚜小蜂、捕食螨、瓢虫等天敌,防控粉虱等虫害;利用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寡雄腐霉、乳酸菌等,防控霜霉病、白粉病等主要病害;在温室通风口设置防虫网,防止有害生物侵入;通过调节日光温室内光照、温度、湿度,科学管理绿色生产。
项目由中国农大昆虫生态技术创新实验室提供技术支持,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副教授高灵旺具体指导。承担项目实施的是小白登村的大泉山有机种植专业合作社,试验日光温室44栋。
该县农委的负责人介绍,这是大同农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也是阳高蔬菜从无公害蔬菜向绿色蔬菜的提档升级。大白登镇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的绿色蔬菜,每公斤比其他大棚的无公害蔬菜价格上至少翻一番,进入北京市场可翻两番,产量保守点说,每棚在15000公斤,而新技术不只带来蔬菜品质的提升,成本每棚可下降3000元。菜农王从印说,春节后采头轮,采了2000公斤黄瓜,种完黄瓜再换西红柿,两茬能收2万公斤。
无农药、无化肥、高品质、富含硒,小白登村“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初春在发力。
调结构转方式农业更绿色
在大同市新荣区呈现出的是另一幅紧张的春耕备耕图。在农家炕头、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乡村干部、驻村干部忙碌的身影,他们帮助农民谋划春耕备耕,传授农科知识、调整种植结构,运送春耕物资,解决农民备耕生产中资金、技术等实际困难……
“我们准备了早、中、晚不同生长期种植需求的种子,完全能满足春播供应,只有玉米种子比去年少了些。”该市种子管理站负责人告诉记者。
该区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今年全区农作物计划播种面积37.13万亩,计划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29.88万亩、经济作物面积达到4.1万亩、饲草面积达到3.15万亩,经过结构调整全区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趋于合理。
记者从农业厅获悉,全省春耕生产开局良好,为全年农业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据山西省农情调度显示,2017年全省夏粮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小麦面积比上年减少6万亩。结构调整也在稳步推进,预计2017年全省农作物意向种植面积较上年略增,其中粮食面积略有减少,油料面积略增,蔬菜、青贮玉米、饲料作物面积增加。粮食作物中,籽粒玉米减少50万亩左右,马铃薯、大豆、杂粮杂豆不同程度增加。
省农业厅从强化技术指导方面出发,及早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立足抗旱、抗寒、抗病虫,制定印发了《2017年小麦冬春季田间管理意见》,安排部署春季田管工作,扎实开展春耕备耕。同时,深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稳定粮食产能,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新建高标准农田200万亩,优化产业布局,改造老果园30万亩,发展功能农业,推进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