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国内农业 » 正文

    农业CEO,一个双学士的选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3-18    资讯整理:爱农网    
    导读

    在宜城,有一位“80后”“双学士”农业职业经理人,他运用风险管理思维谋划种田,紧盯市场,不忘乡亲。他就是湖北胡坪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尹为。2日,记者来到宜城探访。

        在宜城,有一位“80后”“双学士”农业职业经理人,他运用风险管理思维谋划种田,紧盯市场,不忘乡亲。他就是湖北胡坪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尹为。2日,记者来到宜城探访。
     
      弃高薪,回乡务农
     
      尹为,典型的“80后”,阳光、帅气,从时尚穿着打扮上,找不出一丝传统农民的痕迹。
     
      1984年出生的尹为,是宜城市刘猴镇胡坪村人。2008年,他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获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和武汉大学经济学双学士学位,进入深圳发展银行总行工作。五年时间,他从普通员工做到信用卡中心法务主管,管理一个近50人的团队。家庭年收入超过50万元,还在深圳中心城区买房,令人羡慕。
     
      但尹为一直念念不忘并不富裕的家乡和父老乡亲。
     
      2013年,在秦巴山区房地产市场打拼多年的叔父,积攒了一笔资金,面对房地产去库存大背景,正谋划转型回乡发展农业。叔父与尹为长谈,希望他放弃优渥的生活,回乡创业。
     
      听说儿子要回乡创业,在农村受苦受累一辈子的母亲免不了埋怨。外出务工后回乡当村支部书记的父亲尹兴权听了,先是一阵沉默,但最终没有明确反对,他知道,儿子真的长大了。好在妻子小朱始终支持,尹为干事创业的决心更大了。
     
      怀揣致富家乡的梦想,尹为毅然从银行辞职,将刚刚装修入住不久的房子出售,果断带领妻儿回到家乡经营农业公司,发展现代农业,打造以葛根种植加工全产业链为主、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循环农业综合体。
     
      众所周知,深圳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火热,当年尹为出售的房子,价格上涨了4倍多。可他并不后悔。他说,“现在是在为自己干事业。”
     
      尹为出任公司总经理(业内称CEO)。他与叔父约定,在公司未盈利之前,不领一分钱工资。叔父则许以期权。
     
      避风险,优选项目
     
      选择葛根种植加工,会不会是钱多脑热?尹为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说,这是运用银行风险管控思维,经过细致分析,加上8万公里的实地考察得出的结论。
     
      众所周知,搞农业面临两个风险: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尹为认为,资本下乡,搞当季必须收获且不耐储藏的一般粮食、蔬菜作物,风险太大,经不起市场波动。
     
      他们反复调研,认定葛根种植加工。
     
      葛根,药食两用,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之功。此前,也有人利用野生葛根加工葛粉,但囿于资源限制,市场开发有限。
     
      葛根为多年生植物,行情不好时可放在地里,加工后也可存放多年,受市场波动影响小,风险较小。这也适合当地干旱气候。更重要的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葛根的健康价值日益受到重视。
     
      选准了产业,他们并未盲目投资,而是按工业理念先拿出了初步规划,把未来几年要做的事,分出步骤,计划逐步实施。
     
      回乡租地。原来农户间土地流转,每亩租金一二百元,公司平均出价600元。不少乡亲等着看笑话:我们种了大半辈子田,每天尽心尽力,每亩挣不到千把块,你们这是钱多闹着玩的吧?
     
      尹为带领大伙拿着规划,逐户登门拜访,为乡亲们描绘光明前景。长年在泥里劳作的乡亲们将信将疑。
     
      从2013年9月份开始运作,短短3年,公司投资修建了长达33公里的环形水泥公里,整修灌溉堰塘近50口。这让乡亲们刮目相看:这是真干事!要知道,多少年来,村里的水泥路不足2公里,每当下雨,山路泥泞难行。堰塘淤塞,每逢天旱,乡亲们只能望天收。
     
      很快,公司在胡坪村多个村民小组流转土地5000亩,其中4000亩轮流种植葛根,1000亩发展葡萄、桃和苗圃。
     
      目前,公司已投资8000余万元,在宜城市刘猴镇、流水镇建成两个标准化葛根种植基地,位于胡坪村的葛根加工厂,于2015年12月建成投产,“葛百岁”系列葛根产品上市销售。工厂现有的两条生产线年可生产优质葛根粉1000吨,葛根丁2000吨。
     
      盯市场,深耕农业
     
      “找市场这步棋,还是走慢了,要是公司开办之初就着手营销策划,形势会更好。”见到尹为,这是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最近一周,他都在深圳、武汉等地找市场。
     
      说这话,并不是公司营销出现了大问题。相反,从公开的数据看,公司在大手笔投入时,迅速获得回报,难能可贵。公司于2013年底运营,2014年净投入,2015年销售收入600万元,2016年突破1600万元,今年预计可达3000万元。
     
      “以销定产。”尹为将经济学知识学以致用。
     
      公司种植葛根,平均亩产鲜葛根近2吨,卖鲜货亩纯收入可达2500元。如果加工成葛根粉,售价每吨达6万元。如果加工成面条、包子等,附加值更是成倍增长。
     
      “往地里投资,多少钱都投得下去,但难见效益。”在尹为看来,在未找到市场之前,如果盲目投资上设备,很容易造成企业资金周转不灵。他们另辟蹊径,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班的同学资源,合作开发产品,联手推广市场,力争产品早日进入武商、中百、沃尔玛等更多大型商超。
     
      做市场,产品品质尤为关键。2016年3月至5月,尹为参加湖北省农业产业领军人才培训班,课程内容有团队执行力——企业教练技术、人力资源管理、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走出去、媒体舆情应对、互联网时代赢思维、农业品牌、省外访学等。边学边改,公司以先进理念为指导,进行了葛粉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三项认证。今年,公司计划进行绿色产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工作,争创省级名牌商标。下一步,公司还将根据市场需求,继续延伸产业链,循环投入葛根药用成分提取等深加工项目,将葛根产业做精、做深。
     
      利农户,携手致富
     
      春风拂过,草木变绿。明媚的阳光下,52岁的李光明,招呼胡坪村八组的12名妇女联防喷施除草剂。这些都是土地流转户,水田租金每亩700元,旱地500元,坡地200元。土地流转后,青壮劳力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在公司打工,日工资80元至120元。
     
      李光明两口子有责任田12亩,加上流转土地,曾种地30亩,一年收入不到3万元。他将耕地全部流转给公司,年租金8800元,两口子都到公司打工,收入涨了一倍多。“关键是少操心,人轻松多了。”
     
      这并非个案。52岁的王桂香,过去两口子种10亩地,年景好收入万把块,天旱时搞不好就绝收。2013年将土地出租给公司,自己为公司管护苗木,年收入3.5万元,加上丈夫外出务工收入,家庭总收入是以前的五六倍。她乐呵呵地说:“现在是过上了好日子。”
     
      “去年支付土地流转费300万,工资400万。”尹为介绍,公司流转土地后,一方面按时支付流转金,另一方面积极吸纳流转区域内劳动力为公司固定工人,按月发放工资。公司目前已安置固定劳动工人120人,临时工人300余人。实现户均流转金收入9150元/年,户均工资收入22700元/年,合计31850元/年,是流转前的两倍以上。公司还通过资金扶持等途径,培养家庭农场2个,发展农民合作社1个,帮助9个贫困户脱贫。
     
      “连续两年办桃花节、葡萄采摘节。去年乡村游的人数达到4万人次,收入200多万。今年我们准备再次举办桃花节,请网红来直播。还将探索网上众筹领养葡萄,用认养的钱请贫困户务工,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尹为信心满满。
     
      “一年生的葛根可以生吃,也可清炒、炖烫。广西、广东就有把葛根当菜吃的传统。”尹为介绍,公司计划通过发展特色产业,结合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业发展。今年扶持5-10家农户发展休闲农家乐,主推葛根系列菜品及葛根养生服务,积极拓宽土地流转后农民增收渠道。
     
      点评
     
      呼唤更多高素质职业农民
     
      省农业厅副厅长 张桂华
     
      建设现代农业,关键靠人,靠一批有高度职业素养的农民与农业职业经理人。
     
      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受比较效益影响,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从土地“溢出”、转移就业,留守农村的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
     
      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越来越需要种植、养殖向适度规模迈进,越来越需要像尹为这样“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负责任”的青年人加入到职业农民、农业CEO队伍中来,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视野开阔,思路新颖,必将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引领者,建设农业强省的中坚力量。
     
      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未来农业的方向。
     
      链接
     
      全省培训农业职业经理人二百人
     
      农业职业经理人属于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是指运营掌控农业生产经营所需的资源、资本,在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或业主谋求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从中获得佣金或红利的农业技能人才。他们不但熟悉农业,更重要的是懂经营、善管理,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中的“白领”,在农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2013起,我省农业厅科教处组织全省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建立了“锁定对象、系统培训、跟踪服务、配套扶持”的工作机制,分层、分类、分级开展职业农民培育。截至目前,全省各级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1万人,其中省级已培育农业产业化高管人才300人、农业职业经理人200人、青年农场主1026人,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爱农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爱农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16891.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