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在河池市调研了解到,近年来,河池市通过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立足市场,因地制宜地发展核桃、特色水果、畜禽养殖等主导产业,在注重生态保护的同时,走出了一条适应性强、效果好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之路,也有效地推动了脱贫攻坚进程。
地处云贵高原南缘的河池市,是广西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广西乃至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差,河池市石漠化片区一度面临农村农田灌溉率低、产业结构难以调整的困境。通过水利设施建设,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输血”无疑是当地脱贫攻坚的关键举措。
“十二五”期间,河池市整合各级各类资金,新建或硬化村级公路659条4652公里、屯级道路3272条5006公里,建成水利水电工程设施19.25万处,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36万亩。
据了解,河池市于2016年5月启动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计划用3年时间投资42.51亿元,全面实施重点水源、农村水利、防洪减灾三大工程,并同步推进桂西北扶贫治旱红水河灌区工程的前期工作。按照规划,工程建成后将有效解决河池市特色农业种植基地灌溉面积25.4万亩以及天峨、南丹、巴马等县约3.47万贫困人口的灌溉、饮水问题。
与此同时,在受制于自然条件,可选择发展的产业项目少的背景下,河池市立足市场需求,因地制宜进行产业选择。天峨县龙滩珍珠李现代特色产业(核心)示范区涉及284户农户1165人,其中贫困户73户277人。目前已种植特色水果3700亩,其中龙滩珍珠李3200亩。2016年这一示范区产值达到2500万元,人均收入达8000元以上,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3200元。
“龙滩珍珠李是天峨农民从当地发现野生李后进行嫁接,经过农业部门精心选育出来的李果品种。政府选择发展这一产业,是考虑了龙滩珍珠李一般在每年7-8月份成熟,在市场上有错峰上市的优势,销路容易打得开。”天峨县水果局局长韦发才说。
河池市还鼓励从机制上将产业与扶贫攻坚紧密联系。在都安县下坳镇隆坝村龙磊山葡萄基地,回乡创业的青年大学毕业生蓝钧带领当地70户300多名农户参与建设,这些农户均为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
蓝钧介绍说,这些贫困户主要以资金和土地入股等方式参与分红,也可以通过流转土地获得租金收入。基地的劳务也全部优先当地贫困户。2016年种植的第一批200亩山葡萄已挂果上市,不仅鲜果在广西桂林、柳州及广东等地供不应求,同时由于山葡萄根系发达能够固水固土,相比玉米等作物也大为减少了对土地的人工搅动,对当地水土流失也起到了积极的保护作用。
另外,河池市南丹县等还通过推进绿稻花海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等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以生态、高效、休闲、观光为主线推动三产融合,并提升“南丹巴平米”等现代特色农业品牌,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其中,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头效果明显。
2016年南丹县瑶家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参与了绿稻花海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3500多亩水稻的种植。该合作社不仅引导农户在水稻品种、田间管护等生产方面进行统一,还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水稻,统一打造品牌,统一销售,有效的带动了示范区内贫困户的增收。
2017年是脱贫攻坚关键之年,既要巩固脱贫成果,还要布局好今后三年的产业发展。下一步将继续扩大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同时整合扶贫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助推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