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六个服务平台——
优化产品产业结构
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
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握三个方面: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作为主要目标,不仅要看供求体系是否优化、效率是否提高,更要看农民的“钱袋子”是否鼓起来,必须着眼农民、关注农民,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始终把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不仅要让人民吃饱、吃好,还要吃的健康、吃出个性,不仅满足人们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还要满足对农业观光休闲等体验性服务的需求,满足对绿水青山的生态绿色化需求;始终把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作为根本途径,用改革的办法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平顶山市副市长冯晓仙说,基于上述认识,平顶山在最近三年着力整合各种生产要素,搭建了融资服务、项目服务、科技服务、营销服务、保险服务、信息服务6大平台,实现了农业与金融、市场、技术的无缝对接,解决了资金难筹、疾病难控、成本难降、土地难租、污染难治、安全难控等问题。
一是金融服务平台。探索成立猪、牛、鸡及生态粮种植等覆盖全市的农牧合作社,为会员企业提供统一服务,着力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以市现代农牧合作总社为依托,建立了“合作社+政府+银行”的贷款融资平台,融资能力达4亿元;探索建立了“互联网+京东金融+中华保险+合作社”的新型金融模式,融资能力达20亿元;建立了“政银担保投”融资平台,融资能力达10亿元。
二是营销服务平台。已稳定对接上海市场,确定将平顶山打造成一流农产品供沪基地;在上海市农委、商委支持帮助下,仅2015年就签订供销合同26个,价值27.3亿元,获得冷鲜肉品入沪许可证。
三是保险服务平台。在推进育肥猪保险、农作物灾害保险的同时,积极探索目标价格指数保险、安全繁育保险、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等,有效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和贷款安全风险。
四是科技服务平台。与中国农科院、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合作,成立了红英农业院士工作站、顺义循环农业研究院等科研实体,建立了循环农业技术研究体系。
五是信息服务平台。以“互联网+循环农业”为抓手,全过程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与农产品可追溯管理,协调推进“鹰城名优”农产品进驻京东、阿里等电商平台。
六是项目服务平台。建立了循环农业项目库,入库项目达105个,已基本建成78个,投资90亿元以上。
在此基础上,他们还主要从四个方面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一是用教育培训强化安全意识,每半年对企业进行一次安全培训,定期开展上门宣传,把落实安全措施变成农业企业的自觉行为。二是用标准化生产稳定产品质量,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制定生产标准,完善生产制度,落实生产规程,用标准化规范生产行为,确保产品质量。三是用网格化管理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和完善防疫检疫和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把监管责任分解落实到站、到人,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四是用可追溯机制倒逼安全责任的落实。
推进五大科技工程——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
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在整个循环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平顶山市始终注重把科技创新贯穿到方方面面,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技术集成推广,大力实施“生物育种、秸秆综合利用、绿色生态畜牧养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档升级、农村信息化”五大科技工程。
在平顶山市政府的牵线搭桥下,该市顺义公司设立了河南省第一个循环农业研究院,有序开展秸秆“三化”利用、优质“三无猪”生产、粪污无害化处理、有机肥对土壤改良等一系列循环农业技术的集成创新与研究应用,相继引进了美国嘉吉公司饲料加工、德国蛋品深加工、日本五谷酵素生产等技术,为全市循环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平顶山市政府还与河南城建学院、江南大学达成三方协议,合作成立平顶山健康食品协同创新中心和成果转移中心,启动生猪、兔、驴等的医药中间体高端研发。该市还设立了河南省第一个民营院士工作站红英院士工作站。
发展循环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需要产业组合,更需要科技支撑。3年来,他们有效地凝聚了农业、畜牧、农开、环保、林业、水利、农科、农机、科技等部门的科技创新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组成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服务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平顶山市农科院等农业科研机构根据当地农业发展需要选项立题开展攻关,尤其是他们的韭菜科研水平全国领先,国家特色蔬菜产业体系、韭菜岗位科学家及育种团队就设在平顶山市农科院。积极推进烟叶科技园建设,依靠科技优化烟草产业,促进传统烟草产业提档升级、彰显特色,建成了河南省第一家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2016年烟叶质量跃升全省第一,烟农收益3.83亿元,实现税利12.5亿元。发展青贮玉米,实现粮、饲、经三元结合,对“节粮型”及“秸秆型”畜牧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建立健全了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统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快培育一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高素质的职业农民队伍,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增收本领。
平顶山市科技局长张留成介绍,“十三五”时期,他们将围绕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
接连出台八个文件——
加大农村改革力度
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能
平顶山循环农业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在平顶山采访,人们不断提起8个文件。这就是自2014年开始,市委、市政府接连印发的《加快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实施品牌农业发展战略的指导意见》《建设平顶山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区的意见》等。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谷建全对此评价:“一个地区的发展,一项工作的推进,固然与文件、政策有关,但前提是科学决策和落实。可喜的是,平顶山在这些方面都做得比较到位!”
他们在颁布这些政策后,成立相应的机构督促落实,拨发专项资金推动落实,及时总结经验扩大战果。今年,平顶山市还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的内生发展动能。新春伊始,市委书记、市长及四大班子领导就带头到农村一线蹲点摸底,统筹谋划。平顶山市市长周斌表示,今年他们将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一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结合、种养加一体,推动农业发展向低碳、循环深入。尤其是要突出抓好中低产田优化提升,保障粮食生产能力,努力提高质量和效益。积极实施叶县国家级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整县推进项目;每个县(市)选择1—2个乡镇,整建制推进节水、节肥、节药等技术模式,力争优化新建生态农田40万亩。以城市水系连通为重点,统筹开展城乡水系全域规划,构建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生态水网体系。围绕水网、田网、路网“三网合一”,生态林、产业林、景观林“三林共建”,深入实施山区及平原营造林、生态廊道和特色经济林等工程,打造城市生态屏障。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深松等技术。
调优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经过两三年来的实践探索,平顶山已经到了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为深化改革蓄能发力。周斌说,今后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粮经饲协调发展,加大农产品营销力度,打造农业旅游观光品牌,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动产业持续发展、群众稳定增收。全市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为抓手,以循环农业为突破口,按照战略集聚、科学布局、循环利用、协调发展的思路,与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土地流转、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等相结合,不断调优种养结构,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拓展目标市场,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协同农业、品牌农业,促进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和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一批技术先进、设施配套、机制完善、生态环保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区、样板区。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进一步扩展建设2个市级、24个县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区,形成农林牧结合、资源循环、生态高效并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现代农业相配套、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生产体系,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非标准农业生产向标准化农业生产、低端农产品生产向高端农产品加工的转变,走绿色文明农业发展之路,全面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农产品供给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探索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经验模式,努力将平顶山打造成全国一流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