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3月8日到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河南是农业大省,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河南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连日来,驻豫全国人大代表和住豫全国政协委员,围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展开热议。
大力增加农业有效供给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意味着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更重要的是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供给的有效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说,要坚持市场需求导向,让农民生产出的产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产地与消费地的无缝对接。
张改平表示,我省和全国一样,农产品面临有效供给不足与高库存并存双重压力。同时,农业生产还存在着种养结合不紧、粮经饲结构不合理、一二三产融合不足等结构性问题。“要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资源的高效优化配置,实现农业增长的消费需求拉动。”
张改平认为,推进农业更深层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除了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外,更要有序实现农产品价格的市场化。“这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是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实现优质优价的动力所在。”
加快农业高新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近年来,河南农业产业突飞猛进,主要得益于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推动河南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离不开农业高新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全国人大代表、省农科院小麦所所长许为钢说。
许为钢建议,在河南等农产品主产区设立“农业高新技术创新与应用专项资金”,这样可以调动农产品主产省份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同时,还有利于避免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与产业需求出现脱节,吸引国内外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主动流向农业产区,加强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快速转化。
农业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在许为钢看来,“农业高新技术创新与应用专项资金”的设立,最终将推动我国农产品主产区建设成为高水平的“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产品生产—产品加工与贸易结合”产业功能区,加快推动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
做大做强绿色农业
“加强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的供给”,这是全国人大代表、沈丘县冯营乡李寨村党支部书记李士强这几年积极实践的一件事。
李士强带领村委会成立了李寨农业发展公司,引导村民订单种植红薯、花生、五谷杂粮,经过深加工、品牌化包装,把“黑土地粉条”“黑土地五谷”通过黄淮市场电商平台销往全国。目前,村里的绿色高效农业,成为增加农户和集体收入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粮食产业面临结构性过剩、粮食种植收益下降等情况。李士强认为,品牌化是推进粮食产业改革的必由之路。应当在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精深加工,这样不仅可以把绿色产业做大做强,而且能从根本上解决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问题,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培育现代农业发展“主力军”
在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绿色中原现代农业集团董事长宋丰强看来,培育懂农村、有闯劲且留得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宋丰强介绍,目前,适度规模经营已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没有从事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的能力,农村急需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宋丰强在调研时发现,最近两年从农村走出去的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的越来越多。他们不仅拥有专业的知识技能,还在城市受过现代产业训练,掌握了先进的技术经验,对农村现代化建设而言,是最合适的人才队伍。“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优惠政策,使他们能够回得去、留得住、安居乐业、落地生根,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为建设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