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若干政策建议
(一)强化“互联网+”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工作的结合力度
一是要把“互联网+”与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结合起来,将“互联网+”应用到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及农产品生产的全产业链,通过综合农技服务、农资配给、销售支持等方式,提升农业生产的精细度和价值含量。
二是要把“互联网+”农业与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结合起来,通过电商培训、专项补贴和项目倾斜等形式,培养一批 “新农人”创业者,让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农村“互联网+”农业的示范者和引路人。
三是要把“互联网+”农业与脱贫攻坚战略结合起来,加大对电商平台对接带动贫困县,对接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支持力度,鼓励电商通过设立公益众筹、农产品预售众筹平台等形式,带动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和精准脱贫。
(二)强化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要加大对农村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推进宽带进村到组入户,加速推进第四代移动互联网络覆盖农村,缩小城乡间地区间“数字鸿沟”的硬件基础,电商扶贫试点应在指定期限内实现“村村通宽带”和通信网络升级改造。
二是要通过基站用电定向补贴等形式,积极推进农村互联网“提速降费”,电商扶贫试点县对贫困户给予一定量的手机免费流量、对参与电商培训人员给予手机流量支持,按照农户实际网上交易额给予网络资费补助,为广大农民提供“用得起、用的明白、用的放心”的互联网连接。
(三)强化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要合理规划推动物流资源整合:
一是要加大物流资源在县域层面的统筹整合力度,鼓励县域政府结合当地市场和电商发展特点,做好县乡村三级物流仓储规划,科学布局本地物流配送的“最后五公里”;
二是要鼓励邮政、供销社通过整体出租、入股、订单分成等合作形式,深入开展与平台电商及现代物流企业的合作,激活并用好现有仓储、配送渠道资源;
三是要建立县级层面物流资源整合平台,整合各类快递配送订单,深挖配送网络的规模效应,实现到村到组配送,降低配送成本。
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一是要结合农产品生产及流通布局,做好物流冷链主干网建设规划,加快布局区域重要节点大型冷库仓储;二是要通过财政奖补、电费补贴等政策,鼓励农产品产区的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田间地头的冷库建设;三是要通过专线税费减免等方式加大对冷链物流企业的补贴,精准降低冷链物流成本,切实改变“有库无链、有链无点”的冷链流通困局,鼓励生鲜电商参与布局建设地铁、社区的冷柜配送服务设施。
(四)强化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
一是要尽快制定并出台农户会用、市场认可、管理方便的农产品线上交易分类标准,建立适应于电商发展的农产品质量分级、采后处理、包装配送的标准体系。通过标准化提升线上销售农产品的质量与品质,引导生产者改进生产和产后运销管理。
二是要尽快建立统一的农产品和农资可追溯编码体系,综合利用好线上线下监管资源,确保网络销售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加强对“三品一标”农产品的认证与防伪工作,相关部门需及时对假冒伪劣产品清理下线,维护农业电商市场交易秩序,强化电商诚信建设。
(五)强化农村电商的人力资本支撑
一是要整合农业、人社、商务、扶贫等部门培训资源,针对不同类型主体和应用,开展专题性、体系性“互联网+”应用培训。
二是要统筹利用好“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选派培训体系,鼓励大学生村官们成为“互联网+”农业政策的宣传者、积极的实践人和带动农民入网的领头羊。
三是要依托县域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政府采购等形式鼓励平台电商和当地网商积极参与农户互联网知识普及培训,传授用得上的“互联网+”知识和实操技术。
(本文作者介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农业问题专家。)
(本文作者介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农业问题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