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三农热文 » 正文

    文化+农业:能否擦出新火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2-18    资讯整理:爱农网    
    导读

    近日,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首次提出,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


    冬日的安徽宏村宛如唯美画卷。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游客在浙江台州农业园区内游览。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2015年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数据 数据来源:农业部 制图:李慧
    数据来源:农业部 制图:李慧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问题根源在于价值拓展不够,融合深度不足。
     
      ●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切莫忽视对农耕文明的挖掘。
     
      ●从创意出发,可以窥见未来中国休闲农业的希望所在。
     
      近日,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首次提出,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耕文明历史悠久,农业文化遗产和生态资源多种多样。然而目前,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对文化的发掘依然不够。怎样融入文化创意元素,让农业农村摆脱陈旧古板面貌,焕发出时尚鲜活的生命力?“文化+农业”,能否擦出新的火花?
     
      1.挖掘农耕文明:让乡愁诗意栖居
     
      【场景】 走进浙江青田县龙现村,随处可见一幢幢由石头垒成的古宅和深藏在绿树翠竹中的现代别墅,这就是独具农家特色的“渔家乐”。游客到此仿佛进入了绿色世界,漫步在苍松翠竹下、绿谷田园间,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呷着沁人心脾的泉水,坐听松涛竹浪,还可以在“渔家乐”中品尝独具特色的田鱼宴,别有一番风味。
     
      这样的场景源自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农耕文化——“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这不仅是我国第一个、也是世界第一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青田县稻田养鱼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清光绪《青田县志》曾记载:“田鱼,有红、黑、驳数色,土人在稻田及圩池中养之。”如今,在青田县,无论是平地还是梯田,有水之处皆有稻田养鱼,垄沟边清流淙淙,鱼跃稻香,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致。精细化稻田养鱼模式不但传承了古老的农耕文化,也带动了当地休闲观光渔业的发展。
     
      青田的探索在我国并非个案。
     
      我国地域辽阔,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丰富且有特色。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观光休闲、农耕体验的需求日益增加,为拓展农业功能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从休闲农业的发展中可以看到,农业除了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等基本功能,还有生态涵养、观光休闲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这一鲜明特点在大国表现得尤为突出。”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天佐指出,近些年,许多地方依靠独特的自然资源、产业特色、历史文化等,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带动了一方经济,富裕了一方百姓,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新亮点。
     
      中华文化的根,就是农耕文化。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看来,传承农耕文化是维系田园风光与乡村旅游的基石,也是繁荣农村文化和美丽乡村的灵魂。
     
      “不管是建设乡村旅游景点,还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切莫忽视农耕文明的挖掘。要以农耕文化为支点,留住我们的‘根’,守住乡愁,让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传统习俗、乡村建筑及民间手工艺等释放出独特魅力,给所有人一个‘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孔祥智说。
     
      2.延伸产业链条:让农业价值拓展
     
      【案例】 提到台湾的农产品创意,不能不提南投县信义乡的“梅子梦工厂”。在这里,梅子不仅是梅子,它还富有不同的个性、多面的形象、有趣的故事,成为拥有生命力的品牌。这里的产业也由原来单纯的梅子种植发展成为包括梅子产品加工、梅子休闲观光和梅子文化创意在内的新兴产业链。“梅子梦工厂”不仅为当地带来巨大经营收益,也形成独具特色的信义乡梅子产业文化。
     
      一个小小的梅子,串起了一系列产业,把信义乡的产业做大了,把资源的潜力激活了,这对各地休闲农业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数据显示,近年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从2010年接待游客量4亿人次到2015年的22亿人次,仅用了5年时间。“十二五”期间,我国休闲农业接待人次和经营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然而,这样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在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程新元看来,目前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部分企业、园区规划还不够合理;管理不够规范;产品雷同、功能单一;服务质量、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经济效益不高等。
     
      “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价值的拓展不够,融合的深度不足。”张天佐指出,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农业非传统功能的挖掘,最大程度地提升农业的价值创造能力。要采取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扶持农民发展休闲旅游业合作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培育发展一批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业态、新产业,让农村的绿水青山变成农民的“金山银山”。
     
      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需求结构升级,人们对农产品品种、品质、品位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抓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就抓住了改善农业供给、拓展农业价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牛鼻子”。
     
      “要优化布局,着力在丰富类型和融合集聚上实现重大提升,打造以传承农耕文化为核心,兼顾度假体验,具有科普、教育、示范功能的休闲农园和美丽田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防止同质化发展、平面化竞争。”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说。
     
      3.注重创意支撑:让农村焕发新貌
     
      【探索】 2016年,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力争在2020年培育出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首批127个特色小镇名单日前已公布。无论是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导向,还是首批特色小镇的鼓舞,抑或是4年培育1000个特色小镇的宏大目标,都预示着这个新鲜市场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过去,我国新农村建设曾被批评为“千镇一面”,不重视差异化的建设与发展,导致许多小镇大同小异。如今,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从一开始就强调摒弃“千镇一面”的思路。从创意出发,可以窥见未来中国特色小镇和休闲农业发展的希望所在。
     
      “特色小镇建设和休闲农业发展要以创意为先导、以产业融合为精髓。”北京市委研究室副主任余钟夫认为,特色小镇对于产业定位、城镇规划、综合环境的营造及文化建设等方面都有一定要求,如果建设的起点不高,创意不新颖,如果“想象力贴着地平线”,这样的特色小镇恐怕建成之日就是落后之时。
     
      在专家看来,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要加强科学规划,挖掘特色和潜力,才能实现长足发展,形成新的吸引力。“这其中要注重三个‘再造’和四个‘融合’,一是生活再造,把城市美好的东西比如信息文明等与美丽乡村结合,提升生活的品质;二是生产再造,实现农业组织结构、生产流程的再造;三是生态再造,把治理污染、提升产能、生态修复等组合起来,实现农村增绿目标,最终实现产业融合、功能融合、城乡融合和人的融合。”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陈剑平指出。
     
    (文/爱农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爱农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16550.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