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国内农业 » 正文

    品牌建设:湖南农业结构优化的突破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2-09    资讯整理:爱农网    
    导读

    陈文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省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省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省重大决策咨询智囊团专家,《中国乡村发现》主编。

       陈文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省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省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省重大决策咨询智囊团专家,《中国乡村发现》主编。
     
      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强调,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总书记的话,提出了新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路,确立了中国农业改革的主要方向。刚刚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就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了全面的部署。那么,中央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什么深刻意义?推进湖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紧迫任务、现实途径是什么?如何以品牌建设优化湖南农业的结构?2月7日,记者就此与湖南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文胜进行了对话。
     
      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真正含义,是要解决农业发展理念问题——实现农业生产数量导向向质量导向转变、政府行政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
     
      湖南日报:中央历来重视“三农”工作,至今年已经连续14年颁布有关“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关键词”,无疑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如一号文件开宗明义的,这是基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那么,我国当前农业发展处于什么样的新阶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陈文胜:我国农业已进入亟待加快转型实现历史跨越的窗口期。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多地少。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保障农产品数量、特别是粮食数量摆在第一位。因此,我们所有的思路、所有的发展理念都是保数量,能够有饭吃就不错了,没有什么品质的要求。但自2004年开始粮食“十二连增”,中国缺粮现象得到改变。但过来过度注重粮食产量忽视质量,使农产品核心竞争力逐步丧失,使今天的农产品供过于求与供给不足并存,呈现出阶段性、结构性供需不对称的过剩特征,造成了粮食高产量、高进口和高库存的“三高”现状。比如现在湖南的大米、东北的玉米大多放在仓库里面,尽管卖不出去,但因为有最低保护价,卖不出去农民还是继续生产,生产出来继续都放到仓库里去。
     
      为什么会这样?根本原因就是农业生产没有跟消费对接。原来我们每餐吃四两米都还吃不饱,现在一天能吃多少米?饮食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农业生产结构没有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粮食生产,只低头生产,不抬头看销路,生产与消费严重脱节。农业生产不与市场对接,不以市场为导向,就必然没有竞争力。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真正含义,是要解决农业发展理念的问题。随着我们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使数量的保障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应将农产品供给的数量保障上升到品种和质量保障的大转型,农业生产的数量导向要向质量导向转变,政府的行政导向要向市场导向转变。所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真正意义,就是在中国农业发展进入战略跨越的关键阶段,提出实现农业发展思路的战略转型。
     
      为了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国家对农产品以及农资价格进行政府直接干预和补贴,有力地调动了农业生产积极性,实现了中国加入世贸之后保护农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但过多的保护,扭曲了市场价格与供求关系,影响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不仅推动了国内产量增加导致农产品库存积压,也形成了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刺激粮食进口量大增。毋庸置疑,当前政府直接干预农产品价格的调控体系已难以持续,必然要求发挥市场供求对价格形成的决定性作用。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深化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更好地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要素中的决定性作用,是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不二之选。
     
      加快转型实现历史跨越,中国的农业发展战略绝不能仅仅定位于确保自己吃饭的单纯粮食安全。在当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阶段,农业被赋予了生态保护、环境调节、生物能源、观光休闲、文化传承、国际竞争等多重功能。特别是作为全球人口大国,农业具有强国民生存之根、固国家经济之本、增国际竞争之力的多重战略作用,必然要求中国农业发展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实现促进国民经济转型、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益等多重战略目标。中央一号文件指明了实现路径: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推进农业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促进农业的多目标转型。
     
      2 农产品地标品牌是优化湖南农业结构的主攻方向
     
      湖南日报: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那么,作为大宗农产品生产大省,湖南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途径或者说主要抓手是什么?
     
      陈文胜:如何加快国民经济转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要求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升级。这就真正找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着力点。品牌是竞争力的综合体现,随着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者越来越讲究品牌消费。相对旺盛的品牌农产品需求,我国农业不仅供需结构矛盾更为突出,而且品牌发展的水平相比工业更低。就拿湖南来说,水稻产量全国第一,湘米品名200多个,却没有几个叫得响的品牌;猪肉产量全国前三,但每年需外调大量种猪,诸多外地猪肉品牌入湘;湘茶、湘果等农特产品的品种很多,却少有叫得响的王牌。农产品数量、产量地位与质量、品牌地位不对等,农业竞争力只能差强人意了。
     
      因此,要解决当前湖南农业的问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就要明确战略着力点就是发展农业品牌
     
      为什么会这样子?农业生产不像工业生产,工业生产对象一般是无机物或结束了生命的有机物,而农业生产是利用生物的生命活动进行的生产,农业发展不仅仅是要遵循经济规律,而且更要遵循生命规律、自然规律。
     
      一是什么样的地域生态环境决定着生产什么样品质的农产品。橘在淮南生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农业生产以自然再生产为基础,生态环境的地域差异决定着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工,不同地域的土壤、降水、光照、积温等生态环境不同,决定了不同地域生产的农产品品种、品质不同。正是农业生产的这种自然选择,决定了什么样的地域生态环境生产什么样品质的农产品,形成了区域专业化生产规模。从现有的品牌农产品来看,无一不是独具特定地标符号的产品,包括特定的地域品种、特定的地域环境、特定的地域种养方式、特定的地域文化历史传承、特有的营养价值。因此,围绕地标区域性、资源稀缺性、产品唯一性、品质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打造农产品区域地标品牌,是有效化解当前区域农产品的同质竞争造成“高库存”困境的突破口。
     
      二是什么样品质的农产品决定着什么样的市场品牌价值。在日益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中,产品的品质决定着价值和影响力。农产品生产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在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生产的农产品都有其特定的品质。在湖南,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以及与自然规律相适应的现代技术手段,形成了众多品质优良、独具地域特色的地标性农产品。2016年全省评选出来的十大农业品牌,不仅形成于特定的生态环境,具有地域特定条件下独特的文化底蕴、工艺技术,而且是经过自然和人工手段优胜劣汰的,能适应或引领消费者对品质的需求,因而在市场上表现出较强的比较优势。由于这种优势是其他地域所不能模仿的,因而也是最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品牌价值的。
     
      三是什么样的产地区域范围决定着什么样的品牌产品生产规模。农产品的生产,取决于地域的生态环境和人们对生态资源的利用方式,对应的是特定农产品品种和人工培植手段。从地域生态环境来看,农产品生产的品种和品质取决于特定的生态环境,同一农产品离开特定的生态环境就会形成不同的品质差异;从人工培植手段来看,种养的密度、规模、工艺等必须与生物的生长繁育规律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尽管科学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可以改造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的产出率,但前提仍然是遵循农业的自然规律,如果超越生态环境的阈值就会适得其反。显然,地标品牌农产品的培育与发展,必须遵循农业生产规律,以特定地域范围及其资源承载力为基准,走符合地域实际和市场趋势的特色道路。
     
      因此,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优化产品产业结构,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要求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强化品牌保护。因为品牌代表着农业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升级方向,无疑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现实途径。
     
      3 推进湖南农产品区域地标品牌建设,要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全省农业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全面优化
     
      湖南日报:前不久,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就以农产品品牌建设促进农业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农产品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举措,这为湖南的区域地标品牌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我们要如何借一号文件“东风”,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打造区域特色品牌,以品牌建设优化湖南农业结构?
     
      陈文胜:农产品区域地标品牌就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着力点。湖南要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全省农业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品种结构的全面优化。
     
      需要明确的是,农产品的区域地标品牌与农产品的商标品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域地标品牌是生产的产地归属,关键是产地在哪里,包括特定的区域品种、特定的生态环境、特定的种养习惯、特定的风俗文化、特有的味道和营养价值。至于农产品商标那是另外一个概念。一个农产品一旦生产出来,无论是加工水平再高,还是营销手段、“互联网+”再好,也无法改变农产品的品质。
     
      作为农产品而言,地域性越小就越有特质,也就越具有品牌特性,如果泛化反而没有特色。综合来看,以县域来确定一个农产品地标品牌的区域比较合适。湖南县域众多,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每一个县必然有一种农产品有它的特殊品质。但每一个县不是所有的农产品都能成为品牌,很可能这里茶叶是品牌而水果不是品牌。所以,“一县一品”不是说所有的农产品都“一县一品”,那是不可能的。
     
      一号文件要求,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落实到农业品牌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农技推广。前提还是要全面进行全省县域的农业土壤普查以及相应的传统优质农产品品种普查,弄清楚每个县域到底适合种养什么及其哪些品种,让那些地标品牌得到全面保护和发展。
     
      4 农业政策要围绕农产品品牌战略加快转型
     
      湖南日报:一号文件强调,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建设农产品区域地标品牌,是不是也存在着激化内生动力的机制体制改革问题?我们要从哪些方向突破?
     
      陈文胜:显然,农业政策要围绕农产品品牌战略加快转型。如果还是沿用计划经济的思路,湖南农业的竞争力就根本没有办法提高。要着力三个“推进”:
     
      推进农业总体结构优化。要以区域空间布局为突破口,全面进行农业生态环境区域普查,制定与生态环境相对应的区域农业品种发展规划,以区域地标品牌为导向优化农业区域结构,以农业资源环境为基准优化农业品种结构,以地标品牌经营为引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推进区域地标品牌体系建设。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强化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治理和质量安全监管,加快推进水土污染的治理和传统污染型种养业的退出,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着力选育开发地方名特优产品品种,重点推广优质专用品种和节本降耗、循环利用技术模式,加强农业从业者的科技素养与品牌经营能力培训,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农民。
     
      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政策转型。要改革湖南现行的农业支持政策,突出将具有品质与市场竞争力的地域品牌作为政策扶持的重点,从扶持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化经营转变为扶持经营主体的品牌化经营,从注重农产品的产量考核转变为注重区域地标品牌考核,以此实现农业发展政策从确保农产品的数量优先,向结构转型的质量优先跨越。
     
    (文/爱农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爱农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16454.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