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委副主任于衡在讲话中指出,2016年辽宁省“三品一标”事业快速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产品认证数量达到3441个、生产面积5167万亩,产品抽检率保持在98%以上,品牌影响力和社会公信力进一步提升,有效的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为促进全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其中绿色食品产品975个,创历史新高;有机食品80个;无公害农产品2344个,维持在历史最高水平;农业部门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从无到有,登记产品已达到42个,成为打造辽宁农业的新名片。这些都充分说明,“三品一标”农产品作为辽宁省农业标准化的主要载体,实现了从“数量认证”到“质量并举”的重大转折。但成绩背后,我们还应该清醒认识到辽宁省“三品一标”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企业“重认证,轻实施”、“以次充好,不讲诚信”、“重首次,轻续展”,管理部门“重发证,轻监管”,品牌方面“重建设,轻推广”等等,当前既有假冒伪劣产品影响信任度的问题,也有媒体对食品安全过分炒作的问题,还有公众对安全优质农产品品牌消费信心不足问题。这些都反映了“三品一标”现阶段的不平衡性,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于衡强调,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要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用发展新理念引领农业现代化。“三品一标”具有安全、优质的特征,是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具体行动和重大措施,通过发展“三品一标”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善农业经济结构,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要求。近年来,“三品一标”不断加大抽检比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平均市场价格比普通产品高10%以上。在量大面广的农产品中,“三品一标”是名副其实的优质农产品代表。满足了“转方式、调结构”对质量和效益的要求。
于衡要求,中央已连续7年在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确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食品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要以此为指导,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切实谋划和推进好“三品一标”工作。2017年要重点抓好五项工作。
一是强化政府引导,推动“三品一标”发展。以发展为第一要位,既要数量,更要质量,将好的产品、好的企业,好的资源尽可能集中整合,推动落实主体责任制,确保源头安全。同时积极争取资金和政策扶持,推动地方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补贴政策,为“三品一标”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带动生产经营主体重质量、保安全的积极性。
二是规范认证程序,从严证后监管。“三品一标”要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要依法严管、全程监管,治理突出问题,实现“从土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要严把审核准入关,树立风险意识。提升源头控制能力,开展产地环境污染评估。加大检查力度,对高风险产品100%抽检。要建立退出机制,对不合格产品坚决出局。要严查假冒伪劣产品。坚决不允许鱼龙混杂现象,对冒牌、套牌或超范围用标等行为。
三是坚持标准引领,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体系。要完善标准体系,加快标准制修订和转化步伐。尽快将相关标准、规范转化成符合实际的简明操作手册和明白纸。推广和督导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助推“三品一标”发展活力。
四是加大品牌宣传和培育。品牌是“三品一标”的价值所在,也是其生命力。不但要加大宣传力度,把“三品一标”的理念、标准、要求及实际情况直观地宣传出去。更要做好市场推广工作,利用“绿博会”、“有机博览会”、“农博会”等专业展会搭建平台。同时要全力推动追溯。“三品一标”是最适合最有条件搞质量追溯体系的,要及早准备,及时将“三品一标”纳入首批试点,实现从生产到市场全过程可追溯,让消费者买的更安全,更放心。
五是加强体系队伍建设。在巩固已有体系的基础上,稳定队伍,强化自身能力建设。要依法依规管理,积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化管理检查员队伍,特别是对资格的审核、发证及查处核销上要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并严格执行。二是科学管理。发挥专家和地方骨干检查员的优势,充分调动积极性,多为 “三品一标”建言献策,共同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