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海南农业顶梁柱
贯彻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访谈录
从泡椒厚薄不同价有别,到大西瓜滞销小西瓜走俏,再到荔枝的“核问题”……同种农产品因一个小差别,在市场选择中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反差,出现了迥异的命运。
皮的厚与薄、个头的大与小、核的有与无,这些一个个差别,折射着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中,最重要的“特”字大命题。在物质丰富年代,消费者越来越敏感的舌尖,促使我们叩问:海南农产品将如何持续挑逗13亿多国人的味蕾?
业内专家表示,在北方大棚蔬菜发展、热带农产品总量供给充足的情况下,海南农产品要占领市场制高点,提高产业效益,需要特色新品种作支撑。
品种不新待突围
“海南农产品要守住市场,赢得消费者的 独宠 ,就需要有新的特色的品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党选民说,新品种培育对农业进步的贡献率达到30%。“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就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农业发展核心技术,也可以说占据了农业进步制高点。”
但现实是,海南许多农作物品种老化、更新慢,而自主的新品种更是微乎其微。党选民介绍,海南农业总量小,科研力量底子薄,作物新品种培育起步晚,自主培育的作物品种较少。
“热带农产品与我国绝大多数的农产品一样,存在着结构性相对过剩的现象,农产品市场也由卖方向买方演变。海南农产品品种的大众化、单一化与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特色化,出现矛盾。”海南大学教授柯佑鹏说,这对热带农产品品质、品相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培育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独具海南特色的新品种。
南繁宝库可开采
半年前,文昌林梧村无籽西瓜滞销牵动千千万万人的心。在“爱心”之下,西瓜虽然走出了林梧村,却并未“走出”担忧。
“市场是培育新品种的指挥棒。”党选民说,中国家庭逐渐由“大家庭”向“小家庭”转变,无籽西瓜体量过大已不适应现代消费。在文昌西瓜滞销同时,“美月”西瓜却因小巧玲珑、口感佳而一直处于高价。
培育新品种的道路是漫长的,考验科研人员的耐心与定力。“我花了10年,从全世界收集600多种西瓜种质资源,才培育出 美月 。”党选民建议,海南应该成立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汇聚业内各位专家、企业和种植户,共同攻克技术难关。
“南繁育种基地,汇集了大量的人才和优势品种,这也是一个未被充分挖掘的 宝库 。”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柯用春说,海南应该加强本地科研机构建设以及科研团队培养,建设完善南繁公共技术支撑服务平台,承接南繁育种基地的新品种、新技术,加速南繁成果就地转化。
柯用春说,也可以举办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推进企业院士工作站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创建,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瓜甜也需抱团吆喝
党选民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珠在1984年培育出了“8424”西瓜,一度差点被丢弃。直到十多年后浙江温岭农民种植,打开了市场,卖出了高价格,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麒麟瓜”。后来,海南本地农民也学着种,并且种得不错,最后却销不出去。
“好的品种,不等同于好的农产品、好的效益。”党选民说,培育出新品种后,最后能否种出稳定的好产品,产生好效益,需要相应的栽培、运输技术和市场品牌推广等。“要做到两个可持续,一是产品供应可持续,二是做到品质可持续。”
柯佑鹏认为,要摒弃过去粗放式栽培陋习,增施有机肥,防止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同时要提高管理能力。
要把好产品卖出好价格,还需要抱团吆喝。柯佑鹏说,农民自己闯市场难度较大,需要建立产业联盟,从种植源头到销售终端建立紧密的联系,共同打造品牌,并实现每个环节都能够得到合理利润。
(本报海口1月16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