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农业标准 » 正文

    “良法”+“良机”:世界纪录背后的高产密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1-12    资讯整理:爱农网    
    导读

    前不久,一个令国人振奋的消息从广东省兴宁市龙田镇环陂村传来: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3000斤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模式攻关”项目测得晚造亩产705.6公斤,加上此前测得的早造亩产832.1公斤,示范田年亩产量达到1537.78公斤。这也是双季稻亩产量新的世界纪录。测产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模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是一种绿色、高产、高效的模式,该模式的应用将提高水稻机械化栽培水平,促进超级稻实现超高产、高品质和高效益。

       前不久,一个令国人振奋的消息从广东省兴宁市龙田镇环陂村传来: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3000斤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模式攻关”项目测得晚造亩产705.6公斤,加上此前测得的早造亩产832.1公斤,示范田年亩产量达到1537.78公斤。这也是双季稻亩产量新的世界纪录。测产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模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是一种绿色、高产、高效的模式,该模式的应用将提高水稻机械化栽培水平,促进超级稻实现超高产、高品质和高效益。
     
      按照我国水稻平均年亩产450公斤的标准计算,“华南双季超级稻”相当于用1亩地种出了3亩地的产量。测产验收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说,这样的高产竟是在病虫害高发、台风天气频繁的广东实现的,对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来说,“华南双季超级稻”不啻为一次成功探索和重大突破。
     
      “项目采用水稻高效生产模式,除了良种,种植过程以农机为载体,遴选集成了一批节本高效的关键技术,从而合力达成增产目标。”兴宁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示范田采用袁隆平院士亲自选育的“超优1000号”,采用华南农业大学唐湘如教授团队的“强源活库优米技术”,实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通过先进农艺农机的有力支撑,既破解了绿色高产的密码,也放大了水稻产量的增益效应。
     
      “良法”发力:强源活库剂肥并举
     
      广东省农业厅总农艺师陆国煌总结说,“华南双季超级稻”项目采取“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技术+钵苗机插秧+机械化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好气灌溉,全程机械化,绿色统防统治病虫害。
     
      在龙田镇辰兴种粮专业合作社,记者见到了这次“华南双季超级稻”项目的实际操作者、合作社理事长李志新。在当地,李志新是出了名的种粮大户、农机大户。“以前也参加过一些水稻高产创建项目,但是今年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效果,还是有点意外。”李志新说,更让人欣喜的是,虽然亩产量打破了世界纪录,但种植强度与以往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专家们提出的先进种植方法和他自己的种植习惯也颇多合拍之处。“操作起来没什么难度,一般农户都可以学会。”
     
      李志新口中的“先进种植方法”,就是项目的主推技术之一——“强源活库优米技术”,即在适宜叶面积指数和库容量下,强化源和库的质量栽培方法。强源,即增强叶片的光合功能,延长叶片的光合作用时间,通过强源作用而增加源的同化物,促进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提高;活库,即增加库接受同化物特别是蔗糖的能力;优米,即减少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增加胶稠度,进而改变水稻的外观品质和食用品质。
     
      虽然原理听起来有些高深,但对于种植农户来说,大可不必为搞懂这些术语而大费脑筋,而只需要根据指导正确施用项目投入品即可。其中包括:育秧时施用超级水稻壮秧剂,同时适时适密插秧,两次施用“超级水稻专用肥”,齐穗期喷施“超级水稻米质改良剂”。上述剂、肥,均已获得国家专利。
     
      更多通过提高肥料和营养剂利用率、降低肥料施用率来达到绿色增产的效果,是“强源活库优米技术”传达出的核心理念。同时,由于不改变既有的种植习惯、不需要投入额外劳动,因此这项技术很容易被农民掌握和接受。“根据目前推广示范的结果来看,应用‘强源活库优米技术’可使水稻增产12%以上,平均每亩增产80~100公斤。”在兴宁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看来,这种方法的好处不仅在于所育水稻抗倒伏性增强,每穗结实还能多达200至460粒。
     
      “良机”支撑:不伤根苗适度密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除了良法,对于“华南双季超级稻”项目的成功来说,全程机械化生产同样功不可没。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党委书记马国辉说,全程机械化操作是该项目技术特点之一,这也符合我国农业发展趋势,有利于今后大规模推广。
     
      “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农机的支撑,如使用壮秧剂需要塑盘集中育秧,施基肥需要用插秧机同步深施肥插秧等等。”说到“老本行”,李志新打开了话匣子。
     
      在辰兴合作社的仓库里,各种农机具一应俱全,包括种子发芽器、育秧机、钵苗插秧机、大型联合收割机等。早在2007年,李志新就购进了1台烘干机,尝到了水稻机械化生产的甜头。2010年,他所承包的100多亩地已经实现了生产全程机械化。正是凭着李志新多年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种植的经验,“华南双季超级稻”项目才会最终落户于辰兴合作社。
     
      “种子经过发芽器恒温催芽,再经过育秧机育秧,长到两厘米长就可以移植到大田里。”说到插秧机,李志新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合作社拥有广东第一台钵苗插秧机,“目前全省也没有多少台。”这台钵苗插秧机,是李志新2014年在一次农机展销会上“相中”的,回来后立马下重本购置。“人工抛秧秧苗密度过大,机插则可以调整每株秧苗行距为33厘米,株距为12~20厘米,形成宽行窄株的适度密植格局,对于种植‘华南双季超级稻’来说,一方面比较通风,也可以减少病虫害。”李志新说。
     
      在“华南双季超级稻”项目中,钵苗插秧机一天可插秧十几亩,是人工插秧效率的数十倍。更重要的是,与传统毯苗插秧机相比,钵苗插秧机在插秧过程中秧苗在钵体中较难分离,根苗不容易受伤,每亩可以节种20%以上,栽插后早发稳发,低位分蘖多,成穗率提高,穗数和粒数增加,亩均可以增产5%~10%。
     
      收割也是水稻机械化生产水平较高的环节。“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每天能收30亩,多的话可达40~50亩,以前人工收割,一人一天只能收半亩。”李志新说。而据兴宁市农业局测算,“华南双季超级稻”项目早稻产值为2163.46元/亩,对比全市平均水平每亩增加收入701.74元。其中,通过成本核算,全程机械化更是大大降低了该项目的人工投入。在1075元的亩成本投入中,机耕、机插秧和机收成本累计340元,人工成本仅为160元。在不少种植户眼中,由于目前农业劳动力价格持续走高,机械化带来的人工成本降低对于增加种粮效益至关重要。
     
    (文/爱农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爱农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16295.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