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近年到过不少贫困村庄,也对国际扶贫界有一定的了解,从全球及我国的国情来看,我国的精确扶贫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力:
其一农村工业化是脱贫的最大利器。
近年来国际政策界一直对全球的反贫困效果不显著进行反思。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休克疗法的提出者SACHS认为发达国家应该增加援助,进行大规模的脱贫。而前世界银行的高级经济学者现纽约大学教授EASTERLY认为近年来全球大规模的扶贫效果并不显著,许多扶贫资金打了水漂漂,要么被精英捕获,那么孳生腐败,基本上没有起到脱贫作用。其中非洲的赤贫一直是全球发达国家反贫困失败的最大的痛,目前有近十亿人口还没有解决饥荒问题。
我国是三十年来脱贫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经验应该是原来的农民,后来洗脚上岸,纷纷办起了民营企业,正是这些农民创业者或者叫农民企业家不但解决了自己的贫困问题,而且还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目前我国农民有近2.78亿人能够外出打工,中国能够成为世界工厂,跟我国的农村工业化关系密切。设想一下:如果我国没有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世界工厂,大量的农民没有外出打工的机会,相信我国的贫困者数量不知要翻几翻。印度的反贫困效果与中国相比差了不少,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印度农村鲜少有工业化,农民外出就业的机会有限。印度新总理上台之后,也开始学习中国招商引资办企业,以此脱贫。但印度农村的土地属于私有,征地是印度最大的脱贫障碍之一,由此造成基本设施建设落后,农村工业化效果差强人意。
我国的下一阶段脱贫,不应该忘记过去通过发展农村工业化而脱贫的经验,通过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通过东部工业向中西部转移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外出就业问题。贫困家庭一旦有一个人在城里找到工作,这个家庭的贫困问题可以说基本就解决了。比如目前东部地区的农工工工资高涨,北京周边的建筑技术工人每日的薪金甚至达到了500多元,北京的保姆价格甚至达到了每月5千至7千多元。贫困地区应该加强对劳动力的技能培训,通过走出去来解决脱贫也是一条有效之路。
其二是选择有经营能力的人当村庄的带着人。
近年来走访过不少村庄,发现贫困村庄与富有村庄一个最大的区别在于村庄的带着人有没有经营能力。其实许多贫困地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反倒是有不少村庄的自然资源非常好,但村庄农民呈现原子化状态,一盘散沙,形不成合力,让资源一直在沉睡之中。通过让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人当村干部,通过资源的整合,完成可以脱贫致富。近年来贵州的六盘水市,通过制度创新,引进一批煤老板回村创业,这些原来的煤老板由于有经营能力,回到村庄后,通过办合作社,对全村的资源重新进行了整合,不少地区实现的快速的脱贫致富。我国过去的超级村庄以及近年来新出现的新的超级村庄,无不都是有经营能力的人在经营村庄,通过全力吸引外部资源,对本村资源进行重新,要么成为旅游观光胜地,要么成为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这些都需要眼界、经营能力与对外交流能力。而我国目前贫困村有这些能力的村庄带头人大少了。驻村干部可能帮助引来一些外部资源,但是如何让有经营能力的人来经营村庄,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选拔。
其三要充分利用农村的多功能性来脱贫致富。
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其实可以有诸多功能的,目前只是利用了很少的一部分。农村至少应该有四大职能:第一个职能是农村居民居住的地方,第二个职能是农产品生产的地方。目前广大农村地区只是挖掘了这两个职能。其实农村还可以成为城市的后花园,可以成为城市居民旅游观光渡假的地方,也可以成为老龄化社会城市居民养老的地方。而后两个职能在发达国家很盛行,而在中国还非常弱。应该加在农村后两个职能的挖掘,让农村变成山青水秀风光好的地方,让农村变成美丽的乡村,吸引城市居民来消费。我国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让在城中居住的人到农村养老,还需要制度创新的。
其四是打破目前城乡资源流动的障碍,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农村与农业。
目前我国的体制属于抽水机体制,资源只是单向的从农村向城市流动,未来应该打破制度障碍,允许城市资源向农村流动。比如允许城市居民到农村购买养老房,允许他们投资开发。这些农村贫困就不会一直持续下去了。目前对农村的各种限制障碍太多,需要从改革的眼光来进行变化。
其五大力向农村投资,提高贫困村庄的基础设施水平。
德国二战结束后农村碉败,农村留不住年轻人,后来通过提倡城乡等值,通过向广大农村地区大力投资,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让居民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都能获得相同的公共品服务,目前的德国农村已变成山青水秀人美的地方。我国近年也有不少村庄得到政府的大力投资,变成三星级四星级的美丽村庄,吸引大量的城市居民来此观光旅游。我国应该继续加大对村庄人居环境的改造,通过改人改厕、改路等投入,大大提升农村的基础设施水平,以此来实现脱贫致富。如果每个村庄得到一千万的投资,我想我国的农村也可以一改过去脏乱差,成为真正的美丽乡村。中国的农村脱贫致富问题就可以真正地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