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听闻蓟州酸梨下树,果农愁卖到如今,两个多月了,日报记者在农家、商家、慈善家和科研机构之间几度穿梭撮合,终结良缘善果。先是帮两户伤残果农把5万斤酸梨高价卖出,后又为山区千万公斤酸梨苦寻出路。11月29日,本报刊发《蓟州千万公斤酸梨销路何在》,发掘出深藏多年的酸梨深加工制酒技术。蓟州区青年创业者王玉宝当即就盯紧了这项果品深加工技术,抢先接盘,本报发稿第二天就与天津林果研究所多吉果酒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谈妥了委托加工合同。
12月1日,王玉宝租来大货车就进山了。蓟州酸梨主产区青山、花果峪、翟庄等村的果农,终于盼来了今年第一个酸梨大买家。山村乡亲奔走相告,家家户户都把积压的酸梨搬到了门前路边。往年偶尔也有果商来,可都挑个儿大好看的,那小点儿的酸梨也就丢了烂了。可今年这大买家却是少见,专拣小果丑果收。“大的好看的都给你们留下,等着卖个好价吧。”王玉宝说:“做酒不在乎大小。明年你们卖不出去的酸梨我都收了。”听说酸梨能做酒,第二天再去收果,有的果农就坐地涨价了。王玉宝倒是不在乎,反倒笑了:“看看,谁说酸梨没人待见,刚见亮就涨价了。明年酸梨酒卖好了,这酸梨价还不知涨成啥样呢。”能让家乡的酸果身价陡增,小伙子满脸都是成就感。
农产品深加工,酿出循环经济
接连4天,蓟州山里,每天都有一辆大货车拉出来20多吨酸梨,送往天津农科院创新基地。主产区三个村,剩下的只有品相俱佳的大个儿酸梨了。80吨酸梨榨成了汁,哗啦啦进了酿酒罐。
酸梨送到车间了,王玉宝却还赖在那里。“等他们榨完汁,我得把果渣拉回去,喂我的巴马香猪呀。”酸梨做酒,果渣养猪,猪粪又成了果树的有机肥料,小伙子竟把酸梨深加工搞成“循环经济”了。天津林果研究所酿酒专家郭意如对记者说:“看见你们《天津日报》有关酸梨深加工的报道,好多人都找我,有的想做酸梨酒,有的想经销酸梨酒。酸梨酒酿制技术,原本是我们藏在深闺无人知的俏姑娘,这回不愁嫁了。”王玉宝听罢急了:“这可不中!好闺女只能许一家。大家都搞不就乱了?”郭意如笑了:“你是第一个上门求亲的,只要你讲信誉守信用,好好待承这门亲事,姑娘是跑不了的。”
高价买下蓟州两户伤残果农3万斤酸梨后,天津芦台春酒业有限公司总裁孙艳艳还是放不下,这不,她又跟王玉宝通上电话了,说是要以几分钱一斤的低价,把上好的高粱酒糟卖给王玉宝,让他扶助贫苦果农养猪。王玉宝嘴一咧又笑了:“又是循环经济。这下我养猪的本钱更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