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遭举牌蒙牛陷人事变动
值得一提的是,伊利股份和蒙牛乳业作为乳制品行业内两大龙头企业,在2016年都遇到了不小的“坎”。
作为A股市场中的蓝筹股,伊利股份稳定的业绩收入成为不少稳健投资者关注的标的。而伊利股份,也一直勤勤恳恳的深耕主业,在打造全产业链模式的同时,还积极走出去寻找更好的奶源。然而,就因为公司股权相对分散,公司遭遇阳光保险的举牌,而不愿被别人“打扰”的伊利,不得不停牌并祭出重组方案来应对险资举牌。
通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伊利股份决定通过定增收购中国圣牧股份,险资举牌,撮合了一桩美好的“姻缘”,两者的结合被业内看好的原因是双方可以通过协调作用实现“1+1”大于2的效果。
根据定增方案,伊利股份拟以15.33元/股的发行价,向包括呼市城投、内蒙交投在内的5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约5.87亿股,限售期为60个月,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约90亿元。
此次定增所募集资金的用途,除了投资新西兰乳品生产线建设项目、国内高附加值乳品提质增效项目等项目外,其最大部分即46亿元拟用于收购中国圣牧股份,收购总数为23.51亿股,收购价格为2.25港元,总计52.9亿港元。收购完成后,伊利股份将持有中国圣牧37%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并获得中国圣牧的控股权。
众所周知,中国圣牧是做有机奶的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伊利股份能够强化上游奶源供应。
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中国圣牧拥有奶牛12.20万头,其中有机奶牛8.38万头。其有机牧场位于乌兰布和沙漠,污染少且拥有有利的气候优势,因此奶源质量尤其是有机奶源质量较高。另外,公司还是唯一一家通过欧盟乳业标准的沙漠有机产业链企业。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圣牧拥有资本市场平台,而伊利股份不但可以通过香港资本市场平台进行海外融资,还可以通过圣牧补上在有机奶方面的短板。对于圣牧而言,在创立之初与蒙牛的关系十分密切,如今再与伊利捆绑在一起,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找到了靠山,在当前原奶价格低迷的背景下,也为公司原奶的输出找到了买家。因此,双方联姻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伊利股份与中国圣牧的联姻,虽然是在阳光保险倒逼下的结果,但是,双方的结合还算圆满,伊利可以安心的实施公司的既定战略。
然而,蒙牛就没有那么幸运了。2016年对于蒙牛来说可以用“动荡不安”来形容。在业绩不理想的背景下,中粮又启动了国企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蒙牛乳业迎来换帅之举。
与伊利股份被举牌时间相近,9月15日,当大家都在欢度中秋之际,蒙牛乳业宣布换帅,陪同蒙牛乳业4年的总裁孙伊萍辞职,而有着达能“标签”的原雅士利高管卢敏放正式接任总裁一职,这也让外界对于蒙牛与达能之间的关系变得敏感。
蒙牛表示,达能要想在二级市场上增持蒙牛股份必须征得第一大股东中粮的同意。言外之意就是蒙牛不会轻易的卖给达能的,请大家放心。
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则是蒙牛的业绩不是很理想。特别是收购雅士利后,受雅士利业绩下滑拖累,蒙牛的财务数据开始变得难看,最终走上亏损之路。
蒙牛乳业最新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16年净利润将出现较大亏损,而造成公司亏损的原因有3个,一是对投资雅士利公司产生的商誉进行减值;其次是公司一次性出售库存大包粉产生损失;另外,一家重要的联营公司预计亏损。
值得一提的是,蒙牛所提的联营公司则是指在中国香港上市的现代牧业。受雅士利和现代牧业两家公司预亏所致,蒙牛乳业遭遇8年来首次亏损,这对于一家国内乳制品龙头企业来说,压力定会不小。
对于未来发展,蒙牛乳业表示会继续聚焦品牌与产品的创新,合三大股东之力,整合产业链和国际资源,全面提升企业运营效率,进一步强化渠道和营销体系,保持业务的持续稳定成长。
事实上,自从卢敏放上任公司总裁后,其最大的动作就是对蒙牛的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同样,雅士利的调整也已经进入实施阶段。
蒙牛表示,“新事业部制将帮助蒙牛形成以消费者、市场为导向的组织模式,通过集团集中采购、奶源统一管理等方式,整体运营效率将大大提升,每一个业务单元也将更加聚焦、更均衡发展”。
而在新总裁卢敏放看来,进入2017年,公司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强化渠道和营销体系,聚焦品牌优势资源,全面提升营运效率和盈利能力,同时加强产业布局,更好地整合上下游资源,为实现公司的长期战略目标打下扎实基础。
作为国内体量最大的两家乳业,伊利股份与蒙牛乳业在2016年都遇到了一些困扰,伊利股份已经通过重组暂时应对了险资举牌,但是,股权分散问题仍未解决。而蒙牛在完成组织架构调整后,公司将进入卢敏放时代,而这位“空降”的职业经理人能否带领蒙牛走上新的辉煌,其改革成效如何?尚需要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