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会议现场
椒园乡位于古蔺县南部,地处川黔交界, 北与观文、白泥毗邻,西部与马嘶苗族乡接壤,南与贵州清池、龙井隔赤水河相望,有“鸡鸣两省三县”之称,乡政府驻地距县城62千米。2016年,全乡幅员98平方千米,辖8个行政村55个村民小组,年末总人口23185人。年末耕地1432公顷,其中田650公顷,土782公顷,平均海拔约800米,森林覆盖率48%,多以松、柏为主,野生动物有山羊、猴子及野禽。中药材以杜仲、银花为主。土壤偏酸性,适宜种植玉米、高粱、大豆、水稻等多种农作物。
椒园乡地处赤水河干热地带,年均气温20℃,年均降雨量350毫米,是县内常旱区之一。粮食主产玉米、水稻、小麦,经济作物以甜橙、李子、花生、核桃为主。
五年来,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注重扩总量、提质量,在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全乡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6年,全乡以精准扶贫为抓手,坚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以土地流转为基础,大力改变种养殖业经营模式。一是以“产业党小组+专合社+基地+农户”模式,在育林、龙凤等村大力发展甜橙、核桃种植,已在赤水河沿岸种植甜橙3000余亩,在椒园、育林、龙凤等村种植核桃2000余亩。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贵州源泉实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拟在水田村投入1.47亿元发展有机特色农业,主要种植甜橙、提子等有机农产品。三是紧抓县委、县政府提出打造特色品牌的契机,建立“母猪山林下养鸡场”示范基地,目前已形成种蛋、孵化、育雏、养殖、销售一站式服务,养鸡规模达2000余只。四是是在椒园村建成1500平方米的养殖大棚,采用“专合社+农户”的模式,该合作社共有社员30余户,养猪规模达400余头。五是是在苏门、育林、龙凤等村建成养殖规模100头以上的肉牛基地四个。六是是在椒园村建成1000亩“巨能草”种植示范基地,年产量达10000吨。
“现在这个扶贫政策好,与合作社签订了30年的帮扶脱贫分红协议后,我们可以以股权的方式参与帮扶分红,这对我们这种无技术、劳动力又少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福音。”椒园乡钟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罗玉刚在与合作社签订协议后高兴地说。
“这个项目是精准扶贫的,目前,公司成立古蔺县源泉生态有机农业产业合作社,就是为了让跟多的老百姓参与进来,贫困户每户贷款2万元,每年可享受有补助保底帮扶金500元,在项目投产后,可以享有每亩土地上项目产生的利益分配权,扣除相应成本及税收后,可分配利润的49%。其他农户可以通过流转土地,转移劳动力等方式参与到合作社来。”古蔺县源泉生态有机农业产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绍其说。
有了公司的支持,又有合作社的指导,目前,乡党委政府主要负责流转土地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完成2000亩土地流转,完成60000个窝子的挖掘任务,现已开始种植“不知火杂柑”、“琯溪蜜柚”、“塔罗科血橙”三种有机橙子。
“摘贫帽子、圆致富梦,实现保障贫困人口的发展权,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乡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合作社为产业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它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形式,在打造有机农业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乡党委政府要这种抓住政策机遇,推动产业扶贫,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民增收致富开通新渠道。”椒园乡政府乡长牟刚说。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1.47亿元,拟在椒园乡建成一个规范化、产业化的农业产业示范区,主要在椒园乡水田村种植甜橙、提子等有机农产品。目前已开始在水田村纳坡片区种植“不知火杂柑”、“琯溪蜜柚”、“塔罗科血橙”三种有机橙子。下一步,将在5年内实现2万亩的甜橙种植,1万亩的提子种植,2万亩的其他农产品的种植,覆盖整个水田村,水田村856户4319人,全乡826户贫困户4091人将受益。届时,通过做大做强生态经济,发展特色产业,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将能打造一条全新的以技术、物流、冷链、销售(互联网+电商平台)、培训、生产、加工等一体的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乡党委政府今后也会坚持把兴产业与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真正实现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相协调。充分利用赤水河干热河谷的独特优势,海拔700米以上种植核桃、海拔700米以下种植甜橙,结合世行第六期贷款项目实施工程,力争在2020年建成以育林为核心区上至犀牛村下至苏门村的万亩甜橙产业带;以龙凤为中心向其余7个村延伸的万亩核桃产业带。大力发展农特产品初(深)加工产业。依托我乡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和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初(深)加工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链式发展,着力引进与甜橙、核桃、肉类、蔬菜等主要农副产品关联度高、在农业产业链中起链接带动作用,在同行业当中占据领先地位的“农”字号企业。通过“公司+产业+基地+专合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形成产销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格局。随着产业发展带来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将自然资源、区位优势、特色农业有机结合起来,全乡人民将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