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转移支付和社保建设力度加大
今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城乡差距继续缩小。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表示,从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居民收入增速仍旧呈现出趋稳态势。
刘元春说,目前看居民收入的实际增长速度要低于GDP的增长速度。在前三季度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是6.3%,而经济增长速度是6.7%,因此,不同于往年“跑赢”GDP的情况,但从全世界范围看,其呈现的态势还是不错的。
关于居民收入增速放缓的原因,刘元春表示,GDP增速的持续回落导致了企业绩效下滑,进而影响了员工工资的水平。
那么,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如何促进增收呢?
刘元春表示,首先,政府在收入分配上要有所发力,特别是在社会保障体系、转移支付等方面要有所作为。在经济周期下行阶段,政府的再分配作用须有所反映,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增加居民保障性收入,如对贫困户、下岗职工就业等方面给予帮助。同时,还需要通过适度地拉动消费来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性收入。其次,政府可以通过减税这样的措施,特别是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来减轻居民税收负担。最后,由于农民工外出务工工资下降比较快,受经济下行的冲击比较大,相关部门需要在劳动保护方面有一些实质性的举措。
近一年来,在政府一系列的政策之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刘元春说,前三季度,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倍数是2.82,比2015年同期缩小了0.01倍,延续了这些年的趋势。
刘元春认为:一是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居民收入的扶持,特别是农业经营性收入的提升,如对农产品收购的持续扶持;二是对农村转移支付力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加大,以及扶贫攻坚等都使农村居民转移性支付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