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广西来宾市一个农民家庭的韦首,好不容易跳出农门考入广西大学学习哲学专业,毕业后却并没有像大家期待的那样留在城市做一名白领,而是带着女朋友来到北海市银海区平阳镇跟泥巴打起了交道,搞起了蚯蚓养殖。
从一穷二白,到在北海买房安家、结婚生子,带动周边10多户农民一起养殖致富,韦首只用了两年多时间。这期间,他和一道创业的妻子不仅要面对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脏和累,还要面临极大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但好在都挺过来了。
“学哲学让我做事情能看得比较远。”韦首说,尽管蚯蚓养殖跟他所学的哲学专业风马牛不相及,但很多时候一件事能否做成功,跟做事者的眼界和胸怀很有关系。
广西第一个把蚯蚓卖到外省的大学毕业生
“哲学是最冷门、最难就业的专业,整个广西只有广西大学开设了这一个班。”韦首直言不讳地说,班上的同学要么考研,要么学第二专业。
大学期间,韦首一边学习,一边在社会上找各种各样的实习机会,人力资源、白酒销售,也在外聘的银行帮忙拉过贷款、卖过保险,尝试过多种工作岗位后,他发现这都不是他想要的。
2012年毕业后,韦首与女友一起来到北海,起初在一家朋友开的农业公司上班。在公司老板的指点下,从小就爱养小鸟、养龟的韦首突然发现了一个他感兴趣的养殖项目——养蚯蚓。
蚯蚓可以入药、可以用来做鱼饵,蚯蚓粪更是优质的有机肥,而且蚯蚓养殖的周期短、见效快,符合环保可循环的社会发展趋势。韦首一边在公司上班,一边去周边成熟的养殖基地学习考察,去书店、网上搜索各种技术资料,花了8个月时间进行调研筹备。
当时国内蚯蚓养殖在北方地区已经形成较大规模,但广西却并没有多少人养殖。因为北方雨季集中在七八月,可以大规模露天田养,而且当地发达的畜牧业为蚯蚓养殖提供充足粪源;而南方一年四季都下雨,蚯蚓怕雨,必须建大棚,养殖原料也比较受限,这些都增加了养殖成本。
经过分析,韦首也发现了亚热带地区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广西四季高温,每年可以比北方多养殖几个月,虽然总体成本比北方高,但每亩地的产量也高。通过多方打听,他在北海和钦州找到当地用木薯片加工乙醇后的废渣,特别适合用来做蚯蚓养殖原料。
尽管准备比较充分,但实际操作起来依然困难重重。韦首还记得,他好不容易凑了两万多元买回来的第一批种苗,当天晚上就死了一大批,损失了3000多元。“后来才发现,之前跟养殖户取经时,他们不希望技术外传,给我们的指导比较保守,导致我们在基料处理方面出现问题。”
筹集资金是每个创业者都会遇到的难题,韦首依靠大学期间参加社团多的优势,跟舍友、团友四处动员,筹集了几万元的前期投入。韦首的妻子毕业于广西大学文学院,在她的帮助下,两人一同参加了在天津举办的一个创业大赛,因为项目计划书考虑得很周到,现场演讲和PPT展示也很到位,他们的项目获得了这次比赛的二等奖,得到了主办方15万元的免息借款。
依靠这些钱,他们建起了大棚,还买了铲车、三轮车,并发动周边农户养殖以形成规模效益。
如何打开市场,是大学毕业生韦首和传统养殖户区别最大的地方。很多传统养殖户都依靠经销商上门收购,但经销商往往把收购价压得很低,导致养殖户利润很薄甚至亏本。而韦首想到了利用网络,他把销售信息发布到相关的论坛、贴吧上,很快便有外地的商家跟他联系采购。
“尽管一开始都是一些量比较小的客户,但对于创业初期的我们来说非常关键,解决了现金流的问题。”韦首说,当时整个广西只有他们敢往外地发货,为了降低物流成本,他们一家家车站去打听,寻找运行时间合适的长途车。最初往外地发货时,因为经验不足,经常出现包装箱发热导致蚯蚓死亡,或是密封不严,蚯蚓爬到长途车行李箱里的状况。
回首那段经历,韦首形容说“真的是血泪累积起来的”,他没少挨车站司机骂,也常常亏本为外地客户补发运输途中损失的蚯蚓。因为他的诚恳本分,一些客户还指点他包装时应该如何放土和冰。
韦首的诚恳还体现在他的大度上,每件20斤的货,他发货时往往还会多给一斤。他的口碑在行业内积累起来,向他要货的客户也越来越多。现在韦 首的蚯蚓已经卖到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浙江等诸多省份。